当前位置: 石墨 >> 石墨前景 >> 两岸文创产业携手弘扬中华文化大有可为中
长期以来,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致力守护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不断创造出有思想内涵、有精神价值的优秀文化产品,成为连结两岸民众的重要桥梁,也为两岸搭建心灵契合之桥提供重要的文化源泉。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灵魂是弘扬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将优秀文化成果转化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动力。
年大陆地区文化及相关产业产值高达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为4.29%,同比年增长15.2%。这是大陆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之后社会生产力与人民生活追求发生巨大变迁的必然结果,体现了文化产业的光明前景。
文化创意产业在两岸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火爆的故宫文博创意背后是浓郁的中华文化元素与它深沉的文化魅力。年台北故宫的文创价值达数亿人民币,显示出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的结合给传统文化带来新气象。尽管文博系统不属文化产业或文化企业,但如果两岸文化机构能真正携手合作,将给两岸的文创企业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如从台湾来到厦门创业的高美雅,她的文化创意思路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工艺,将自身掌握的历史与文博知识运用到文化创意中,把淘到的点翠工艺品与编织技艺相结合,赋予新的生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
优秀文化成果成功实现市场转化,被大众接受,是因为它们背后的文化魅力引起人民的共鸣。丰富的中华文化遗产与语言文字承载的知识宝库,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文化资产,具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它们与文化创意相辅相成,互相共振,产生新的化学反应。我们深知,能够长久让人印象深刻的内容、产品大多有历史背景,有文化价值观的传达,如金庸系列小说能风靡华人世界正是巧妙的融合历史与“武侠”文化完成的作品。台湾林怀民的云门舞集以西方现代舞蹈为基础,融合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如书法、写意等形式,开创了一个世界舞蹈新美学,也成为台湾舞蹈艺术重要的经典机构。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持久发展与繁荣的动力在于文化创新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要努力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文化创意事业就是文化实践与文化创造。
创新是一个宽泛的名词。在文化创意领域,它包含着传统文化故事、话语的现代转化,包括古老工艺技术与当代技术的对接与承转,更包括新业态新产品的孕育,以及传播手段方式的创造与设计。同时,文化创新是知识、脑力与技术工艺的再创造,可以说文化创造与知识是生产力。最近大热的文艺作品是一部由两岸民众耳闻目染的神话人物哪咤改编的动漫,导演将一个悲情的小子变成一个敢于挑战自我、敢于改变自我的勇士,展现中国人内心深处不折不挠的精神追求。这部不足三周时间就获得40亿人民币票房收入的国产动漫,称得上文化创意产品,全新诠释与演绎亲子关系,触动无数大陆父母与青年的内心。这样一部源自中国历史神话的人物改编,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也产生了极为震动的文化、社会效应,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值得思考的地方。
台湾有哪吒庙四五百座。富有特色的电音三太子民俗艺阵表演,是台湾民众对传统历史文化、宗教民俗的再造,是历史文化为现实服务的文创产物。年10月8日,大陆第一支专业的电音三太子表演团体“宝斌城两岸文化艺术团”正式落户北京。可见,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有传承,有创新,有交流。
文化创新要求立足自身的文化土壤,吸取先进文明优秀文化的成果,培育创新意识,培养工匠精神,带动制造业、服务业、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态势。目前千篇一律的帆布袋印花产品只能算入门级的创意,尽管暂时带来庞大的商机,但与真正意义上能产生文化引领的文化创造仍有相当大的距离,需要立足培育创造力,打造文化精品。
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在于企业勇于探索,进而实现自我飞跃,在市场中闯出一条新路
大陆有一家民营企业,成立时间不过20年左右。原本从事传统印刷行业,与文化创意不沾边。后接触邮票相关联的产业,逐渐介入邮票衍生品生意。最近一两年争取到邮票衍生产品经营权,谋划开发新产品。在设计过程中,他们注重生肖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留心产品品质,同时他们设计多重防伪,确保独一无二。在传统中创新,是这家传统企业华丽转身为名符其实的文创企业的重要原因。这样的民营企业在中国大陆、港澳台还有很多,他们低调不张扬,潜心研发,坚持走市场化与创新相结合之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台湾苗栗的“卓也蓝染”从中国南方蓝草印染文化中找到文化记忆,现在园区内生产蓝染料,生产布匹,设有一个生产化的工作坊、图案设计室,有6个台湾美术系毕业的画师从事创作。这家企业将园区打造成文创园,有导览的电子设备,一条专门的导览解说路线,介绍染料植物的可贵。公司为全自动的兰草机申请了专利,生产出来的蓝染产品充满浓郁的文化味,而这样的台湾企业也有两岸文创连接,如生产的扇子,其中扇骨是由大陆折扇老字号王星记承做。
可见,两岸文创企业家聚焦自己的领域,潜心进行文化实践,进而一步一个脚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企业华丽转身、经济转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与新业态的涌现有赖技术进步与知识产权的护航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晓明指出,中国文化产业正在发生规模空前且意义重大的革命性变迁,正处在一个以新技术为基础、以新业态为引领、需要以新理念和新政策加以推动的新阶段。在这个全新的系统中,价值链被全面重组,生产者和消费者相互融合,专业化生产者(PGC)和非专业化生产者(UGC)相互合作,科学和艺术跨界融合,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普遍互渗。这样的结合,市场前景被广泛看好。如一些企业探索将历史文化、旅游与VR技术结合,包括推出VR红色旅游项目,让原本相对枯燥的文字展板说明,变成寓教于乐、互动体验式的认知过程。台湾文化事业机构重视体验式互动,展现科技与文化结合的魅力。诚品书店于年由台北仁爱路圆环创办第一家开始,本着人文、艺术、创意、生活的初衷,发展为今日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复合式经营模式,在两岸拥有极高的知名度。高雄科学工艺博物馆也是如此,让游客在游乐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包括传统铜锁开锁技术、传统沙发修补工艺、石墨烯发电、高温超导磁悬浮等体验,在实践、互动中领略文化的魅力。
技术正在改变与引领文化创意产业。目前美英领先、两岸各地正在追赶的全息投影数字技术,让已故明星的全息影像出现在舞台上,让粉丝们得以再睹明星,而由此相关的产业运用十分广泛,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高附加值、融合性强等特点,而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的核心竞争力。这有两个重要的面向,一个方面情况是,并不是所有的历史文化都可以免费取得,特别是文博系统、图书馆数字化后,新的文化版权或知识产权由此而生,文化创意产业得了解相关情况,及时获得有关机构的授权,确保自身的文化创意不侵权。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的产业,更要重视文化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结合,将学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化生产力,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两岸文化创意企业的使命是担负起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反对“文化 ”、促进两岸人民心灵契合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有它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如重视社区改造、突出文化与科技的结合,重视产学研结合,以深耕文化内容、文化内涵提升文化经济。但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后进行一系列“文化立法”,推动“去中国化”文化政策,如“文化基本法”将中国文化称为汉文化,中华文化变成台湾文化的组成部分;如历史现场重建计划重现日本殖民历史,让文创场所变成宣扬“皇民化”的重要场域;如文博系统(台北故宫、台湾历史博物馆)要完成“台湾化、在地化、本土化”。台当局的文教政策,将给台湾的文创事业带来长远性的损害:阻碍台湾民众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吸收滋养,受到影响的将是未来台湾文创事业,因为一个与文化相关的产业,是不能光靠讲好台湾本土故事就能拥有长期、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曾记得上个世纪台湾“中央电影事业有限公司”出品的“汪洋中的一条船”电影,我们曾经聆听到张明敏“我的中国心”,这些作品,曾经打动两岸人民的心灵,这种力量源自两岸人民熟悉的价值观与文化积累。40年之后,哪吒、妈祖、慈济大道公等等这些两岸民众熟悉的民俗信仰、传统,以新文化的独特符号重新回归现代社会,成为两岸文化交流、融合的新桥梁,这是两岸文创业者对这个时代所作出的贡献。
众所周知,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者,是担负起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民间力量。今后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要取长补短,谋求共同发展,不仅为企业找到活路,也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两岸民众实现心灵契合提供更丰富的文化营养与文化能量。(本文作者杨仁飞,为厦门市台湾学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