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

专访肖劲松新材料需时间沉淀石墨烯产业任重

发布时间:2023/5/17 14:25:46   
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加强研发,技术是关键,没有核心、突破性技术是不行的。要突出石墨烯材料的独特性,或者是排他性的应用,而不是仅仅替代现有的成熟材料。”

  近年来,石墨烯一度被称为“材料之王”“黑金材料”。在此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大量规划和政策性文件推动石墨烯的发展。

  此前,《中国制造》和《新材料发展指南》都将石墨烯列入重点前沿新材料,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三部门印发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中国石墨烯产业发展目标,提出“年形成百亿产业规模,年整体产业规模破千亿”目标。石墨烯相关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中国石墨烯产业报告》指出,截至年中国声称制造销售石墨烯的企业有家。年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印发的《夯实基础推动本市先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明确指出发展壮大前沿新材料。重点聚焦石墨烯等高精尖新材料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依托各类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持续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全力构筑先发优势,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

  但是,经历了过去的热度之后,行业也进入冷静和沉淀的阶段。石墨烯能否产生杀手锏级别的应用?行业面临哪些痛点?如何与上海市的优势产业相结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材料工业研究所所长肖劲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认为,当前石墨烯发展正处在谷底爬坡阶段,经历了技术萌芽、希望顶峰、跌到谷底,现在正在爬坡,期待登顶。

  技术发展应探求独特性

  《21世纪》:石墨烯作为新材料,有什么独特优势?

  肖劲松:这样称呼或定义石墨烯是可以的,独特的二维结构,使得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韧性最好、重量最轻、透光率最高、导电性最佳的材料,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其他材料可能具有一种或两种特性,但石墨烯集众多优势于一身,所以大家对它寄予厚望。

  《21世纪》:当前石墨烯主要应用在哪些产业?

  肖劲松:新能源领域,比如负极材料、导电浆料。大健康领域,比如空气净化器、电暖器、眼罩、面膜、口罩。还有环保领域,应用在水污染、空气净化,石墨烯表面积比较大,吸附性强,对污染的处理有一定的作用。电子信息领域石墨烯应用主要聚焦在散热,以往台式电脑通过风扇外部设备被动散热,但智能手机是高度集成,出于尺寸和重量的考虑,手机只能用材料进行主动散热,以前用铜、银这些材料,但石墨烯散热性能更好,有些品牌的手机已经应用石墨烯作为散热材料。

  《21世纪》:您刚刚说石墨烯主要应用新能源领域,有信息称,加入石墨烯的新能源电池“充电10分钟续航千公里”,这种说法是号称还是真的?

  肖劲松:这是“号称”,就目前的技术来看,不可能实现。首先,加入石墨烯的电池充电速度有一定的提升是真的,充完电能多跑公里也是有可能的。再有,影响电池续航能力的不仅仅是材料的问题,还有电管理等问题。

  《21世纪》:石墨烯整个产业目前的发展上有哪些痛点难点?

  肖劲松:第一个是石墨烯制备,材料的纯度、稳定性这一块还不够,如何提高材料品质是要下功夫的。第二个是材料应用工程化技术的突破,任何一批次的材料品质都要具有稳定一致性。第三个就是材料制备过程中环保问题,制备时要加强酸、硫酸,量很大,这个也要考虑环保安全问题。第四个就是成本问题,应用推广难,制备工艺阻碍产能突破,产量不足,价格就难以下来。

  《21世纪》: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肖劲松:首先还是要加强研发,技术是关键,没有核心、突破性技术是不行的。再有,要突出石墨烯材料的独特性,或者是排他性的应用,而不是仅仅替代现有的成熟材料。比如在空气净化器里用石墨烯,就要和活性炭相比较,从成本、安全性、效果各方面考虑,不能替代其他材料或者是加一些石墨烯,而要考虑如何将石墨烯独特的优势最大化发挥出来。

  产业化前进任重道远

  《21世纪》:您在年公开演讲中说目前我们石墨烯产业关键技术有待突破,专利数量多但创新能力不足,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大规模市场尚未打开,现在年了,发展趋势如何?

  肖劲松:虽然有进步,但问题依然存在。

  第一,从技术性角度来说,技术的发展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新材料的发展需要经历实验室阶段,然后是小试,再进行中试,最后是规模化生产,每个阶段都需要时间。再有,材料能不能大规模生产,还要看市场认不认可、市场的需求。

  第二,从成本的角度,材料被大规模应用生产,批次要有稳定性,实验室可以做20、30次,上百次实验,能做出一次合格的产品就行,但工业化应用要考虑成本问题。比如石墨烯在电子信息领域不能广泛应用,石墨烯成本就无法跟硅基材料相比,而且材料本身也不稳定。

  《21世纪》:当前石墨烯中下游产业发展处于一个什么阶段,有什么特点,接下来往哪里走?

  肖劲松:趋于理性了,石墨烯的发展没有那么热了,积淀了一些真心、专心做石墨烯的团队、企业。年是石墨烯发展的鼎盛时期,金融、投资界都在谈,感觉不谈就落伍了。

  年,我们做了全国的调研,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有几个石墨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忧的是技术专利总量很多但核心技术没有突破,而且产品类别高度集中,同质化竞争严重。

  现在石墨烯技术和产业发展处在谷底爬坡阶段,经历了技术萌芽、希望顶峰,也经历了谷底阶段,现在正在爬坡,爬上去才能到稳定应用阶段。

  《21世纪》:现在处在爬坡阶段,您预测一下到石墨烯挤掉泡沫,真正大规模落地还有多久?

  肖劲松:这个没办法预测,比如炭纤维的发展,东丽公司坚持了50多年,材料领域没有30、40年的坚持是不可能做出来的。可以说是任重道远。

  《21世纪》:石墨烯材料未来会不会发展出几个杀手锏级的应用?

  肖劲松:期待,也有希望,但目前没有。芯片这块石墨烯如果颠覆了硅基材料,确实会是一个杀手锏级的应用,会有体积小、散热高、功耗小这些特点。在柔性电子上也应该会有杀手锏级应用,比如电极、屏幕。还有重防腐这一块,我们进行海洋开发,高温高盐高湿的环境,虽然都是防腐,但和以前不一样,就像现在的手机和10年前的手机都叫手机,但截然不一样,这就是颠覆性突破。

  《21世纪》:我们现在发展出了很多石墨烯产品,在中下游产业标准、产品检测体系完善吗?

  肖劲松:不完善,我们现在也在制定一些标准,也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年我们统计,地方标准5项,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40项,参与了2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可以说这个数字是很少的,标准不统一。现在虽然大家也重视标准检测,检测的机构很多,比如国家石墨烯检测中心在无锡,但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检测量不够,覆盖不了所有石墨烯企业,第二个是检测不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检测力量缺乏整合机制。

  《21世纪》:接下来应该怎么完善产品检测、产业标准制定?

  肖劲松:上下游结合,材料的研发机构、生产企业、下游应用企业要加强结合,这样就可以随时进行沟通、修订、完善。一些地方设立创新中心,其目的就是要产学研用,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整合资源相互协作

  《21世纪》:我们一直在说全国石墨烯发展的情况,现在聚焦看上海,上海在石墨烯技术和产业发展这一块居于全国什么水平?

  肖劲松:从我们所做的全国石墨烯产业发展竞争力指数评价来看,上海处在全国石墨烯发展第一梯队,是领先水平的。上海有好几家不错的石墨烯企业和创新平台,而且石墨烯企业增长速度快,比如年以80%的速度增长。创新平台基础好,年宝山石墨烯创新转化平台就是案例。但企业平台互相之间的联系、交流、协作比较少,力量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合力。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材料工业研究所建材(化工)研究室主任马琳、头豹研究院TMT行业资深分析师游浩坤对此稿亦有帮助]

  (作者:王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7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