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
北京那有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txbyjgh.com/

这个问题好像并不那么热,三电技术,说实话比较虚!更多的是营销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

比如,电池,电机,电控,这三者并列对比,说实话多少有点搞笑。搞电池的诞生了市值过万亿的宁德时代,抛开宁德时代,也有lg化学,SKI,松下,比亚迪,孚能科技,国轩高科,等等一大批响当当的世界知名企业。搞电机的,搞电控的,搞BMS的企业,也有这么大影响力的企业吗?

无论从技术难度,还是影响力来说,还是从公司的营业额来说,把BMS和车辆驱动电机提高到与动力电池一个档次,完全就是营销话术。

这不是把内存条提到了和CPU一个高度,简直是把机箱提高到了CPU一个高度。

总体说特斯拉是没电池技术的。我知道很多大聪明要出来喷,但是说到电池技术,三元锂电池,不管是镍钴锰,还是镍钴铝,这方面特斯拉没啥贡献。在基础的化学材料探索方面,特斯拉是没贡献的。在models以前,特斯拉一直是从松下买电池。一代的跑车,因为买的钴离子电池,所以价格贵上天。到了二代电动车,即MODEL/S/X这一代,随着技术进步,开始用镍钴铝三元电池,这技术也是松下的!

后面,特斯拉对电池的封装做了技术的探索,比如从改进到再改进到电池。但是这些改进其实就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的改进可以看成是一回事。是对电池封装形式的改进,而不是电池材料的改进。所以相对核心技术来说,稍微边缘一些。

电池的核心技术一般是正负极材料,其次电解质,最后是隔膜,最次就是封装。正极材料,多种多样,比如磷酸铁锂,钛酸锂,锰酸锂,钴离子,三元的,镍钴锰,镍钴铝,当然大浪淘沙之后,今天只剩下磷酸铁锂,还有三元,松下在搞镍钴铝,其他的厂家主攻镍钴锰,镍钴锰又从最早的NCM.一直到后面的NCM,NCM,NCM.等等。

负极材料,多年来一直是石墨,石墨又分天然石墨,中国搞电池的都知道,天然的就是在黑龙江鸡西挖矿!还有人造石墨,但是也算不上特别核心的技术,改进的技术主要是硅,包括氧化硅,给石墨里掺杂一些硅,探索多年,但是全面商业化还是比较迟缓。技术上基本已经突破,但是商业化比较缓慢,估计是成本还不太满意。这方面特斯拉好像在电池上用了。

电解质方面,一直是液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行业已经苦攻多年,实验室积累了不少技术,商业化过程仍然很缓慢。现在慢慢有一些半固态的,半字大家也理解,就是液态电解质和固态混着用,液态提高导电性,固态提高安全性,其实很多人已经比较悲观,觉得固态电解质可能很难搞定,半固态,可能是终极方案了。

当然固态电解质搞定了。那是跨时代的进步,负极材料可以直接不用石墨,用锂金属,正极,可以用今天的三元材料。也可以用硫。等等,电池能量密度翻一倍。这也是行业和科研界集中力量攻击的据点。这方面,特斯拉的别说是产品。就是和他相关的论文。都几乎是一片空白。主要是日韩,美国一些实验室,国内的大学,还有一些大公司,比如宁德时代这样的在研究。

最后说电池封装的,日本的企业,比如松下,一直主攻圆柱,松下恰好是特斯拉的供应商,凭着特斯拉的声音大,圆柱的名气一直吹。

韩国企业,比如LG。主攻软包,但是LG当时比较激进,把通用坑了一把,通用召回了不少车,LG打官司,赔了通用几十亿美金。

中国企业,类似宁德时代,比亚迪主攻方形电池,电池就和砖块一样。当然这是一般概念,类似宁德时代这样的巨头,啥封装都会。

三种封装形式,圆柱和软包,在单体能量密度上高一点,但是封装成电池包以后,方形最高。有个成组效率的问题。圆柱,原来只有百分之60.方形能到百分之85。比如宁德时代的CTP。而且方形一般用钢壳,安全性还是完爆软包的。

特斯的电池很多人在吹,甚至我还看到特斯拉粉丝搞的无比期待,说实话还是尽早收心,前面说了材料上,还是高镍,隔膜,电解液,负极,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就是把单体增大了。但是这个单体的容量估计也没宁德时代的方形大,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能降低百分之56的成本,宁德时代作为上市公司,财报每个季度都公布,正负极,隔膜,电解质,这些东西加起来就占了成本的百分之70到80.剩下的是人工成本还有生产线成本等等。光靠电池绕大一点,就能降低百分之56的成本,要是这技术真这么厉害。万亿市值的宁德时代也不是傻子,为啥不跟进呢?

国内对有跟进的,其实已经有一家公司有成品了,就是比克电池。不过声音太小。没特斯拉名气大,也没人搭理而已。

最后,说一下LG化学最新技术,NCNA,镍钴锰铝是最新改进,能量密度可能比NCM和镍钴铝都高一点,而且循环寿命基本翻倍。非常好的技术。镍钴铝。NCM基本循环寿命在到次,NCMA能到到次。但是改进产线也要钱。主要是次对汽车来说。已经非常足够用了。国内企业好像跟进的不是很积极。这可以认为是NCM的一次技术迭代仅此而已。因为LG的NCMA正极材料一个主要的供应商,就是国内的格林美。格林美也是宁德时代的供应商。

如果LG证明这个商业上可以成功,估计宁德时代,一个月就能拿出NCMA电池。私下里估计技术已经吃透。反正宁德时代现在因为企业规模大了。很多技术,比如固态电池,NCMA。等等走的已经比较远,但是反而不那么喧哗。

最后,电机,电控。电机说来说去,就是感应电机和永磁电机,无非扁线电机了。永磁电机了。等等这方面技术上有差别,但是没啥质的差别,第一这技术要那么强,早就诞生了和宁德时代一样市值上万亿的巨头了。既然供应商默默无闻,自己也能搞,那其实说明,差别可能更多不在技术上,在钱上,说白了你出钱多,给你上个马力大的,功率密度高的;你出钱少,给你来个便宜的。你要出很多钱,给你多来几个。类似很多车企,单电机,双电机,三电机。

最后电控,电控的本质,一个是BMS热管理。因为电池冷了效率低,冬天续航减的不成样子,热了会着火。甚至会自然,爆炸,这个大家都是懂的。无非是气冷或者液冷。磷酸锂铁因为能耐高温,有一些车企用气冷。三元电池不能耐高温,一般是用液冷。但是这玩意真的不难,特别是你从宁德时代甚至能直接买成品。就是不用买电池,可以直接整包的买。要啥样的给你封装成啥样,几乎已经是接上电线就能用,几年前的时候还有一些专门设计BMS的公司,后来电池巨头,和汽车企业的崛起,现在已经很少听到有名的BMS企业了。基本这玩意养不活企业。因为不管是宁德时代,比亚迪,LG这种电池巨头,还是特斯拉,比亚迪这种汽车巨头,搞定这东西,都是分分钟。

另一方面,电控比如DC/DC,IGBT,硅碳芯片。比亚迪和特斯拉都非常强。当然这方面还是前面说的,不能和电池技术比,综合看还是比亚迪强点。

总结看,三电技术。比亚迪要强与特斯拉,包括自己的电池制造,对电化学深耕多年的积累,永磁电机甚至几年前就功率密度超过特斯拉当时的电机。自己的IGBT芯片等等。特别是比亚迪最新E平台3.0的推出,要还说比亚迪比特斯拉差,那有点睁眼说瞎话了。

技术啥叫好呢?从工程师的角度和营销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三电技术的好,就是无论电机,电控,电池,任何一个细节都搞的非常深刻。要油改电,就油改电,要纯电平台,E平台3.0,要动力总成,就DMI,是对细节的深刻掌握,并且可以对这些技术进行任意组合与整合,这就是行家了。可以说,要让特斯拉弄出个DMI并且同价位和比亚迪竞争,不说商业方向,单存说从技术来说,我感觉特斯拉是拿不出的。正因为比亚迪三电技术的强大,比亚迪才在这个技术的基础上,推出了动力总成非常强大的DMI技术,而DMI技术把比亚迪带到了比特斯拉更广阔的天地。

DMI技术可以认为是对三电技术深刻的理解掌握,孰能生巧以后,走向了动力总成,达到了更高的一个概念。鉴于大量大量特斯拉粉丝水军,故意给我答案点踩,关于刀片电池和电池的对比,我单独更新文章。看到这个答案下面评论区非常乌烟瘴气,我简短的写个总结吧。

第一,题干是只讨论三电技术,那就只讨论三电技术,尽量不讨论整车,就事论事。

第二,三电技术,电池,电控,三者有权重,电池百分之七十,电控百分之二十,电机百分之十,虽然这样,我觉得电控,电机仍然给高了。电池作为单向,诞生了市值万亿的宁德时代,其他的上市公司,全球很大的比亚迪,松下。LG。SKI,等等,包括正负极材料,隔膜,都是上市公司,电池成本一般占整车百分之25到50,电控,BMS企业,基本灭绝,电机,车用电机,很少有出名的上市公司,占整车成本,也大概符合我说的7:2:1的比例,

第三,特斯拉没有完整的电池技术,在以前,特斯拉是采购的松下的电池,这其中包括两家公司的恩恩怨怨,松下故意降价扩张市场,后面故意涨价,增收的事情,可能也有人听过。

第四,即便是电池,特斯拉所有的东西也只是发布会,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特斯拉拥有电池技术的的完整专利,包括电池的生产工艺,电池专利的授权,而且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等究竟受限程度如何,非常不明朗,一家别的公司,比如宁德时代要生产特斯拉的电池,需要什么样的专利授权,合作方式?特斯拉能不能提供完整的专利授权?还是需要和类似LG,宁德时代这样的企业合作开发工艺?我个人谨慎怀疑,特斯拉可能并没有的完整专利,只开发出来产品原型,但是生产工艺需要和大的电池厂进行联合开发,或者自己花费更长的时间完善生产工艺。国内除了头部的CATL,比亚迪这几家,前十名里,有的是产能,特斯拉随时可以授权别人代工生产,类似松下当年授权特斯拉一样,但是特斯拉显然短期没这个能力。

第五,很多人在下面杠什么MODELS,极速多少,圈速多少,有人说汉EV是电池包散热不行,有人说是电机散热不行,但是没任何人提供具体的温度,到底多少度不行?很明显。针对题干,这里讨论的是一家公司的技术,而不是一辆车,从E平台3.0看,从DMI看,DMI只有十几度电,但是仍然可以输出很高的功率,E平台3.0.体现了很高的电机,电控整合能力。特别是电池技术的加成,我认为综合能力,比亚迪三电技术强于特斯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00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