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墨 >> 石墨市场 >> 展记繁庶两浙,昆山片玉,中国古代陶瓷陈列
如果你想要浪费时间,
那么请来博物馆;
如果你想要节约时间,
那么请去博物馆。
陶陶子一直都有去博物馆的习惯,因为总觉得,这里凝结着这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也能依稀看到城市的将来。
整个孤山馆区包含了文澜阁、“黄宾虹书画陈列”、“常书鸿油画陈列”、“雷峰塔文物陈列”、“漆器陈列”等,如果说哪个展厅最代表浙江特色的话,那么一定非“昆山片玉古代陶瓷馆”莫属。
这次很幸运,相约同事在这个春日走进浙博展,着实觉得不虚此行。静下心,仔细端详一件文物,细细品味这些器物背后的故事。
出自《晋书·郤诜传》,用来形容此次浙博之行,再贴切不过~
上山文化(距今-年)
浦江上山遗址不仅是浙江,也是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大口盆、平底盘、双耳罐为代表的陶器群,以及石磨盘和石墨棒的组合,是其富有特点的文化内涵。在嵊(sheng)州小黄山遗址发现了类型相同的文化内涵,两处遗址都位于浙江新安山区和浙东过度的丘陵,河谷地带,属于同一种地域文化。考古学界将之命名为上山文化。
跨湖桥文化(距今-年)
跨湖桥文化是距今-年前分布在萧山湘湖一带的新石器文化。其器物组合,制陶技术,彩陶风格自成一体。它的部分文化面貌与长江中游的史前遗存有某些相似性,但小黄山遗址发现后,人民意识到这支面向海洋的新石器文化具有较早的本地渊源。
崧泽文化(距今-)
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起良渚文化,是江南地区史前文化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从合葬墓看,崧泽文化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阶段。崧泽文化晚期,随着气候和海平面的稳定,适合居住和生产的范围扩大,定居点有所增加,社会经济出现了持续进步,为良渚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良渚文化(距今-)
距今年左右,太湖流域进入良渚文化时期。犁耕农业和快轮制陶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群的分化和社会的复杂化家具,维系社会等级制度和玉礼器及反映权利集中的大型公共工程成为良渚文化最显著的表征。良渚文化发达的生产力与复杂的社会结构引起了世人的注目,被视为中国最初进入文明社会的典型案例。良渚文化具有很大的文化辐射力,不仅覆盖了河姆渡文化之后的钱塘江南岸,而且影响远及四川,陕西等广大地区。
印纹陶(距今-)
印纹陶以器身拍印几何形图案为主要特征,兴盛于商周时期,秦汉以后衰退。
现今所见最早的白陶发现于距今多年前的长江流域。商代为白陶制作全盛期,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白陶器,形制多仿青铜器,制作十分精美。
原始瓷
原始青瓷出现于约年前的商代,历经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它是从陶向瓷过渡时期的产物,系从印纹硬陶发展而来。
作为举世闻名的瓷器发祥地以及青瓷的故里,浙江古代的陶瓷生产可谓是历史久远,漫长的岁月中诞生了众多的著名瓷窑和精品瓷器、堪称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朵奇葩。
而越窑是中国古代青瓷的杰出代表,其领先的工艺技术和艺术成就在青瓷生产的早期阶段长时间独占鳌头。在几千年的时间里,越窑在南方青瓷中都是生产质量最高的、领先的,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夏商周时期到南宋早期,越窑烧造历史之长,在同时期全国窑业中占据领先地位的时间之长,均是其他窑口所不能匹敌的,在青瓷生产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制瓷史上占据了半壁江山。
龙泉窑是中国古代青瓷生产发展到后期阶段的杰出代表,也是青瓷生产空前绝后的一个高峰。龙泉地区开始大规模的生产瓷器,并逐渐形成自身特点是在北宋后期,从这时起,龙泉窑逐渐发展为当时瓷器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生产传统。
当然,除了看展,浙博孤山馆的风景也一向都是美到不可胜收的。
接下来,就一起欣赏一下吧~
陶瓷馆居于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的正中位置,因此一踏入大门后就可以看到它的存在。整个展厅包含了三层,陈列着多件浙江境内的古代瓷器,呈现了浙江本土著名的瓷窑-越窑、青泉窑、德清窑、瓯窑、南宋官窑等,当你欣赏完这些瓷器后,一定会对浙江瓷器文化刮目相看。
浙江是瓷器的发源地和名窑辈出的地方,也是制瓷技艺传播世界的起点,如今当我们来到浙江省博物馆的时候,依然可以感受到这种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