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墨 >> 石墨市场 >> 与父亲书一封永远无法寄出的长信,一部
文/石墨杨(shimoyang11)
人为什么会流泪,那是因为眼睛代替了嘴巴所说不出来的悲伤。
当年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被史铁生对母亲真挚的感情所惊叹。文字有时候能深入骨髓,洞彻心扉。很久都没有看到这么深入人心的散文了。
向迅,生于中国鄂西,现居南京。中国作协会员。已出版散文集《谁还能衣锦还乡》《斯卡布罗集市》《寄居者笔记》等。
他的散文颇有成就,曾获林语堂散文奖、丰子恺散文奖评委奖、孙犁散文奖、冰心儿童文学奖、三毛散文奖及扬子江年度青年诗人奖等多种奖项。
向迅在写这本《与父亲书》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我们很多人与父亲之间难以言说的矛盾故事。当自己成为父亲,才能明白作为一个父亲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交流。
向迅在书中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父亲形象,同时又赋予这个形象普遍意义:这既是一本献给父亲的书,也是一本献给所有无名父辈的书。
父亲曾给我写过许多封信。我据此知道他正在哪里谋生。写信的父亲就像是换了一副嗓子,一个性格,一张面孔,和颜悦色地对我说许多平日听不到的话。如今,他的墓地褪尽颜色,春夏芳草萋萋,秋冬一派萧索。
李修文说:“向迅之文,热诚而深密,明晓而曲致,既有对古典汉语清简朴白之美的接续,也有对今日汉语承载能力的积极探求和拓展。在《与父亲书》中,他以切实充沛之力向着父亲的生命深处进掘,饱含人子之情,却也尽显了作为一个优异写作者的手起刀落:视角变幻,胜券在握;编织补缀,苦心历历;深情有私,而袒述无私。他重新创造了父亲,自己也得以再次出生:通过《与父亲书》,向迅正在向着新一代散文家的广阔可能而急速迈进。”
《与父亲书》,是写给父亲的信。我试图与父亲进行一番马拉松式的长谈,像亲密无间的父子那样,像有过命之交而又惺惺相惜的兄弟那样。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如果你还幸运地拥有父亲,请放下书,给他一个拥抱,像我数年前临行时的那样。
向迅说:“我写《与父亲书》其实是为了与父亲和解,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的确与父亲有很多冲突,有很多不理解。在童年时期感觉他是世界上无所不能的英雄,到了叛逆期,觉得父亲什么也不懂,就想离开他。”向迅说,后来一直在外面生活,随着自己生活阅历的增加,对父亲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理解,但是依然与父亲沟通存在很大障碍,基本没有跟他交心的时刻,包括他快要离世的时候,“但我想与他交流往事,希望他把在外面谋生,经历的一些最极端的事情讲给我听,但是我都没有勇气与父亲说想与他谈一谈。所以写这本书,其实是为了走近父亲,为了更理解父亲,能够跟他有一个深入的对话。”
《与父亲书》由六篇关于父亲的散文构成。《鼠患之年》从阁楼上的鼠患切入,将困境之中父亲、母亲的形象写得入木三分,也将贫穷状态中的生活刻画得真实可感。在这篇散文中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子出现在了向迅笔下的鄂西山村。土豆、玉米、牛、羊、猪、蛇、老鼠,通过这些乡村常见意象的大量使用构造出三四十年前贫穷落后的农村家庭的生活切面,再通过童年视角的放大、扭曲和想象给文章以巨大的隐喻空间。
《九月永存》和《独角兽》是作者在经历父亲的病重和去世后对父亲人生的重新回顾和对父子关系的重新思考。父亲性格顽固、脾气暴躁,勉力维持着全家的生计却两次摔断了腿丧失劳动力,父亲是“我”幼时不敢亲近的对象。如今,父亲老了,病了,胆怯了,软弱了。病痛和死亡的恐惧击溃了父亲,我也终于离真实的父亲更近了一些。
《巴别塔》一文是对平凡普通的婚姻关系惊心动魄的书写。巴别塔,人类曾联合修建的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话,使人类相互之间无法沟通,通往天堂的计划失败。父亲与母亲虽然说一样的话,却也有一座无形的巴别塔横亘在两人之间。两个男女青年结合到一起时,也有过一段甜蜜的时光,却在窘迫的生活面前停止了交流,只剩下暴怒、争吵和长久的分离。后来父亲病重,互相理解的阻碍反而消失了,此时的温情令人动容。
有人为你立黄昏,有人为你粥可温……青年夫妻老来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大多数日子我们都不珍惜彼此,有朝一日失去才痛心疾首,可是时光不可逆,人生难回头。
《时间城堡》与《无名之辈》两篇可以看作是对父亲形象和经历的完整,从作者幼年的角度、从父亲与村里旁人的相处完成父亲形象的共构。
于坚说:“向迅在追求一种有难度的散文。他试图打破小说与散文的界限,写出某种超越二者的东西或更模糊更不确定的东西,细节被拉长了。这正是我主张的“回到文章”的写作。但是,这种文章的时间是现代性的,它不是山水画那种点到为止的闲适轻快,而是油画式的不厌其烦,缓慢而厚实。”
人世间的父与子,究竟如何相处才是最好的,父与子彼此矛盾,彼此相依,父亲即文学。向迅的《与父亲书》,是儿子与父亲的一番灵魂对谈,即使沉默,也是千言万语。
遇见一本好书,墨杨与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