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墨 >> 石墨市场 >> 锂电负极材料行业深度报告产业推进一体化布
锂电需求持续扩张,负极总量增长确定性强受益于下游锂电池需求带动,预计年全球锂电负极材料需求量将达万吨,较年3年CAGR为46%。其中,动力电池为锂电需求的重要增长极,预计年全球动力负极材料需求量将达万吨,较年3年CAGR为54%;传统3C数码市场已步入成熟阶段,数码电池未来增量需求主要来自智能家庭设备和可穿戴设备;储能则是锂电池的蓝海领域,有望为锂电需求带来巨量市场。
中国龙头加速全球供应,行业格局向“四大多小”演变资源方面,我国石墨保有量全球第一,可用资源较为丰富;技术方面,我国龙头企业持续深耕,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年,负极材料全球产量88.27万吨,中国产量为81.59万吨,占比达到92%。考虑到负极材料生产能耗高和技术密集的特点,海外扩产节奏显著慢于国内,预计未来国内企业市占率会继续攀升。得益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壁垒,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较高,行业竞争格局较好。年中国负极材料CR3和CR6分别为50%和80%,国内销量第一梯队分别为贝特瑞、璞泰来、杉杉股份,东莞凯金近年表现出色,行业格局有“三大多小”向“四大多小”演进的趋势。
天然及人造石墨各具优势,硅基材料加速导入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中,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占比分别为84%、14%。天然石墨胜在价格优势,在平价消费电池中仍有市场空间,未来储能市场有望为天然石墨带来规模化应用机会;而人造石墨循环性能好,能量密度高,在新型负极材料规模化应用前,石墨类负极材料仍将占据主导地位,渗透率有望继续提升。现阶段,在多样化的性能指标衡量维度下,面对新能源汽车降本,储能平价的市场需求,持续的工艺改进和有效的成本控制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长期来看,随着对能量密度需求的不断提升,硅基材料比容量优势将更加突出,硅碳负极的研发和导入将加速进行。
主流厂商积极布局“一体化”,石墨化技术有望加速迭代目前我国内蒙地区石墨化产能集中,受到能耗双控、冬奥会等因素影响,石墨化供应紧缺加剧,负极企业产销受到限制。为保供给降成本,负极企业纷纷“牵手”提速布局一体化建设,考虑到能评审批趋严影响项目投建进展、石墨化项目投产后仍需约半年时间完成产能爬坡,预计未来一年内石墨化供不应求的局面仍将维持。目前以艾奇逊炉、内热串接炉为代表的传统石墨化生产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远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厂家通过炉型改造、工艺革新等方式追求石墨化的技术升级,箱体、连续石墨化有望引领技术发展。
以上节选《汽车文库》网站。内容→∞查阅→∞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