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墨 >> 石墨发展 >> 面临三大停滞,北方经济该怎么办
今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报告称,北方面临工业增长停滞、投资增长停滞、研发创新停滞等“三大停滞”问题。该报告以秦岭-淮河为线,将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划分为南方的16个和北方的15个,以此划分发现近十年来,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年,南方地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是北方的1.96倍,第三产业是北方的1.8倍;南方出口金额占全国的80%,北方只占20%。
不仅如此,人口还持续从北方向南方迁移,中国经济循环已经从原来的“国际-南方-北方”循环转变为“国际-南方-南方”循环,北方正在和南方经济发展“脱钩”。
过去十年,情况就是这么令人担忧。还有报道把北方的范围扩大到了长江以北,这么算还是发现到年,长江以北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的占比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47%下降到了35.10%。
不过到了今年,情况有了那么一点改观。
三个季度过后,长江以北地区占全国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5.08%提高到今年前三季度的35.15%,提升了0.07个百分点。
能够把持续降低的趋势扭转过来一点点,北方经济这三个季度确实很不容易。
如果看北方各省级行政区的经济情况的话,今年前三季度,山西和内蒙古排名上升,反超贵州。
有人认为今年前三季度北方经济逆转颓势的原因是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让山西、内蒙古这些产煤地区经济回暖,这么说当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这也让人感觉,北方要是还靠卖资源、卖能源实现经济增长,这可持续吗?假如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才能让北方实现经济逆袭,那大宗商品价格可不会一直处于高位,如果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了,北方经济是不是又要继续颓势?
这种担忧也确实是有道理的,就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报告里也呼吁,要重视北方经济发展放缓的问题,针对性地给出政策,加强北方地区全国性及区域性的城市群、都市圈建设。
这种建议是很好的,而且北方经济的问题确实应该多重视了。
很多人都意识到了北方经济发展的问题,还给出了不少建议。
我自认水平不高,必然远不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水平,如果让我也谈谈这个问题的话,很容易露怯。
毕竟“北方经济”这个话题本来就很大,我们已经很久没有敢讨论这么大的话题了,整个北方本来就很复杂,华北、西北和东北都不一样,就更不用说再细分了。我们之前一般都讨论比较细分的问题,就是怕讨论的话题太大,落脚点不坚实,容易演变成跳大神。
不过真要我谈这个问题的话,那就不妨把视野再放大一点,就是跳大神也跳大一些嘛。
比方说,如果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角度看北方经济问题,或许会有点帮助。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改革开放之初,对国际形势的论断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一论断现在来看是没有问题的,毕竟二战之后就没爆发过世界范围内的大战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也有几十年的安定发展期。
那么,为什么现在要提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呢?
这是因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GDP占全球比重将从16.4%升至44%。这就意味着全球经济中心从西方向东转移。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就在不断发生变化。西方国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催生政治极化、民粹主义、种族冲突等问题。世界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但更加平衡稳定的世界新秩序尚未形成,过去的世界秩序主导国显然不会心甘情愿实现世界秩序的过渡。
霸权主义国家在实施传统的对外干预和军事侵略等手段基础上,不断挥舞“贸易霸凌主义”大棒,频繁对其他国家实施“长臂管辖”,发起一系列贸易调查和制裁。部分国家任意干涉别国内政,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面对中国经济的崛起,美国先是搞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却把中国排除在外,想要在经济上孤立中国。这一招没成功,又主动挑起 ,给中国加的关税到目前为止仍未取消。
未来,全世界经贸往来成本有可能上升,全球化进程减缓。某些大国可能两种手段并用,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组织外搞贸易壁垒和摩擦。中国已经是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未来在贸易上进一步发展还要面临重重阻力。
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变量、催化剂。全球经济复苏受阻,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而且疫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彻底平息的迹象。
全人类还面临的是愈演愈烈的气候变化问题。据估算,目前中国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到年均亿美元,占GDP的0.4%,这还没算上与之相关的间接损失。
中国还有一些较为严重的其他环境问题,比如雾霾问题,经过多年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年,全国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比59.9%,比年提升30.5个百分点;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0%,比年提升5.8个百分点;PM2.5年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3微克,比年下降28.3%,首次低于国家二级标准(每立方米35微克)。雾霾治理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所有人都在找通往未来的钥匙,目前来看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几乎渗透到所有领域,是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抢先布局,从科技创新战略制定、国际经贸规则重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抢先手。
未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过去中国可以安稳做个世界工厂,未来则需要考虑更多问题,比如应对全球化进程放缓和产业链转移,应对全球供应链的破坏和“卡脖子”问题,还要努力向产业链上游攀登。与此同时,还要应对疫情和气候变化等自然灾害。
北方保证未来能源安全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看北方经济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视角,可以破除一些思维定式。
比如说人口迁移往南方的问题,这个问题之前还要提另一个问题:人口多了经济就好吗?
在过去中国当“世界工厂”,搞来料加工后出口的时候,那确实是人口越多,经济发展越好。这本质上是中国人力资源太丰富了,搞加工出口的制造业(技术含量都不算高)就成了经济发展的好路径,在这种情况下,那自然是人越多越好,人力成本越低越好。
但这种情况下工作的人感觉如何?我们以前不仅称赞过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也不止一次提到过创造这一奇迹的人处境还不够好,工厂的活计劳累、单调,有些时候环境还很差,噪声很大,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不少,还充满危险。
而发展制造业确实带动了经济快速发展,但也造成了不少环境问题。另一方面,为了发展制造业,不少大宗商品的价格可是压得很低的,吃亏的是谁就不用多说了。
对于北方那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人口少一点不是什么坏事,人均资源占有量还高起来了。
更重要的是,北方的资源不能贱卖了。这不仅仅是对过去十年资源价格低的纠正,也是面对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保障。
在一些高规格会议上,已经把把矿产安全和能源安全并列了。
一方面,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供应链很脆弱,这在疫情暴发后更是如此,如果缺少关键资源,可能不再像原来那样从海外买到,而有可能被“卡脖子”。
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向清洁能源转型引发的大量战略性矿产需求。像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等清洁能源技术需要大量铜、锂、镍、钴和稀土等关键矿产。据估计,到年,全球需求中锂增长42倍,石墨增长25倍,钴增长21倍,镍增长19倍。
北方是很多矿产资源的产地,开采、运输这些矿产资源,又能带动装备制造业发展。
另一方面,拥抱新能源北方也很有优势。北方最不缺的就是大片荒漠,其实并不适合人类居住,但很适合建设风能、光伏等新能源设施,还能帮助治理当地环境。结合国内的特高压技术,以及绿电交易市场,这些清洁电力可以跨区域卖到东部。
进一步地,北方风力设备、光伏设备制造也就带动了起来,比如新疆已经成了硅料的重要产地。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在碳达峰碳中和框架下,逐步和有序实现我国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某位大佬写的这句话可千万不能等闲视之。
当然,原文还提到能源结构还是“我国现阶段以煤为主”,所以北方产煤大省还有很多时间进行转型。只要煤炭卖出合理价位,而不是像往年被压低,山西经济就会好起来。
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其实类似的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措施已经很多了,只不过大家没注意,反倒对突发事件更为敏感。比如“鼓励家庭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就引起了不必要的联想,但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军工企业今年利润大涨,而且今年初就有政策说要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了。当然这不意味着战争,只是表示我国捍卫和平的意志更坚定了。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很多北方传统的产业,比如矿产、能源、装备制造、军工,是在复兴的,不能单纯认为北方经济恢复是靠卖矿产能源(其实卖矿产能源也很重要),北方也不能只想着卖矿产能源,还要抓住“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发展新能源以及相关新产业。
但写到这里,还是有个问题:这些产业都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对就业带动不大,北方人口还是有很多,尽管有部分地区人均资源好起来了,还有很多人口该怎么办?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提的建议是,要加强北方地区全国性及区域性的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加快培育北方经济新增长极。
“十四五”规划里提到的北方城市群有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关中平原、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这些城市群的发展显然就不是我能出主意的了,当然我们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介绍一些新的改变。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还提到要给北方地区以针对性政策,这点还是很合理的,毕竟东南沿海发展起来也和先行先试、开放政策给的早有关系。这方面北方的正面例子我们也提到过,那就是河南把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的利好用到了极致。
经济发展还是要惠及大多数人的,之前提到只要煤炭价格合理山西就能发展,今年山西卖煤炭的收入又被谁赚走了呢?这就意味着北方地区还是要做好分配,经济增长的成果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当然,还要有部分收入还要投入在煤层气和塌陷区的治理上,这些也和新能源发展有关,都是为了北方的自然环境更美好。
最后,发展北方经济,缩小南北差异,不意味着南方经济就不发展了。事实上,全国经济都要动起来,这在根本上也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
比如华为总部在南方,今年成立了煤矿军团、智慧公路军团、海关和港口军团、智能光伏军团和数据中心能源军团五大新军团,这五大军团在北方业务就不少。华为是能够在实体经济领域提升科技含量的企业,在这五大领域加大投入也是顺应了新能源、信息技术等新领域的发展。
南方踏踏实实做实体经济的企业,尤其是在北方资源较多的行业里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也欢迎在北方投资。
另一方面,最近几年南北经济差距拉大,一大原因是西南省份经济的崛起。这不仅是为了共同富裕,还有进一步在东南亚布局的因素。今年中国与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作越来越多,也体现了这一点。发展西南经济,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这篇文章还是讲得很粗略,毕竟话题太大,只能讲到一部分内容。还有些内容,比方说地方上的视野、思路和治理水平,说起来其实有点主观唯心,我说多了容易得罪人,大家对自己那里是什么情况也比我心里有数。欢迎各位读者朋友在评论区发表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