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

美国耗费巨资研发太空笔,苏联只用一根铅笔

发布时间:2024/8/14 14:32:15   

相信大家一定听过这样的故事,无论是自己看的,还是听别人讲的,一定都略有耳闻,因为这个故事太出名了。这个故事中的对象,曾一度被人们取笑,甚至可以说,这个故事影响和改变了一些人。因为某些机构和一些所谓的成功类书籍,喜欢反复地引用这个故事,因为在他们口中,这个就是思维误区。真的如他们说的一样吗?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0

由于太空是真空环境,平时人们用的墨水笔,在失去重力后,墨水无法自然流淌下来,所以在太空中就失去作用。

而宇航员在太空中,除了要操作太空飞船,还要进行大量的科学试验,这些都必须记载下来。

而人类探索外太空初期的时候,还没有如此便利的电子设备,可以方便地记载,所以那个时候采用的最原始的记载方式,就是用纸和笔。

纸倒是好说,不论在地面,还是在太空中都一样,使用起来也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笔就很麻烦了,因为以墨水为主的钢笔就无法使用了。

所以,美国就耗费巨资,花了很长时间,专门研究一种适合在太空使用的“太空笔”,因为这个太空笔,美国航天局还一度非常的得意,认为这又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直到某次,当美国航天局专家与苏联同行交流的时候,谈论到此事,苏联方面一脸不屑地说道:还要耗费巨资研究太空笔?我们一直都是用铅笔啊!

听到这里,美国航天局的专家先是一脸错愕,接着一拍大脑悔悟道: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02

这个故事大概的梗概就是如此,它想表达的意思是,苏联人做事懂得变通,而美国人做事有些迂腐。

那么这件事是真的吗?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全部是编造的

事实上,在早期的时候,苏美两国都不约而同地使用木质铅笔,就是很多小朋友启蒙学写字用的那种铅笔。

但是随后,发现用这个木质的铅笔,方便是方便,但是却有两个非常大的问题。

、那就是在使用铅笔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削铅笔,就会产生木屑和一些石墨粉的碎屑,在真空零重力下,这些碎屑会漂浮在空中,虽然专门经过收集,但是不可能收集那么彻底。

2、在使用铅笔的过程中,笔芯在纸上摩擦,石墨粉一部分留在纸上,变成文字。但是另外一部分微小的粉末却漂浮在空中,另外写错字要修改,就会留下橡皮碎屑。

实质上,这两大问题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太空中留下木屑、石墨粉和橡皮屑,其中木屑和橡皮屑漂浮在空中,如果被宇航员吸附后,对健康将造成很大的影响。

而石墨粉不仅对宇航员的健康造成影响,而且由于石墨的导电性,这些漂浮在空中的石墨粉到处漂泊,如果进入电子元器件中将会造成短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后果将非常严重。

所以美国和苏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纷纷抛弃了这种木质铅笔,苏联人使用一种油笔,就是类似现在的签字笔,而美国经过几次尝试后,最后选择了私人研发的太空笔。

曾经的阿波罗号,由于开关问题导致无法启动返回舱,最终利用一根笔成功点火,那个时候,使用的就是这种太空笔。

03

可以看出,这个故事的本质就是某些人刻意编排,目的就是为了迎合一些人的口味,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什么肥皂厂的空盒子,工人用一个电风扇就解决了。什么博士费心费力算雨滴下落时候的势能,能不能对人造成伤害,农民问他有没有淋过雨。

我不否认这些故事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是在这些道理的背后,其本质是什么?而这些故事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

就像我们看到的物体,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的组成又是基本粒子,那么基本粒子的里面是什么呢?这就是现在科学家们思考和追寻的宇宙本质。

那么这样的故事能够流传,其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呢?我认为这是务实思想和科学思想的一次碰撞,很多人说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起源于我国,而是在西方起源,很多人做过分析,但是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两种不同的思想,最终导致整体走向不同。

如何解释这件事,有个现成的故事可以来解释这个问题,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50年前,赞比亚修女给NASA写了一封信,差点引发科学危机》,里面就有这么一个故事。

04

年,赞比亚的修女给美国航空局的主管写过一封信,质问他为何要花大价钱去研究万公里外毫无用处的火星,而不把这些钱赞助给赞比亚的饥饿儿童。

当时美国航空局的主管,也给她回了一封信主题是《为什么要探索宇宙》,其中就有一个故事:

多年前,德国的一个伯爵养了个闲人,这个人每天不用干活,还得到伯爵细心的照顾,他只负责一件事,就是磨制镜片,而给这位伯爵干活的人们,每天累死累活,还没有那个人过的惬意。

在当时的农业社会,显然这就相当于不务正业,吃闲饭的行为,时间长了不免引起他们的不满,有些甚至当面质问伯爵的不公。

伯爵不为所动,依然支持着这位看似吃闲饭的人,直到有一天,这个人磨制出最好的光学镜片,制造出高精度的显微镜,在当时显微镜虽然也不能当饭吃,但是却在后世至少拯救了数十亿人的性命。

这个故事可以看到是一种务实思想和科学钻研思想的一次碰撞,因为科学研究本身就在当时看不到效果,却功在千秋的事情。

从哥白尼日心说到牛顿发现三大定律,再到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和《狭义相对论》,无不是耗费时间,甚至是生命,但是在当时一些务实人眼中,无一不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但确是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逐渐在解开宇宙的本质,不仅推动社会进步,也推动了人类文明快速发展。

如果细看数百年来,那些为整个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他们差不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不仅有钱还有闲,并且还把毕生的心血花费在这件事情上。

因为科学研究本身就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并且还需要有大量空闲的时间,唯有如此,才能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建树,而在我国古代,就是务实思想太重,缺少这种把生命浪费在,这种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事情上精神和勇气。

结语:

看科学发展史,就如同是一个国家的发家史,只有当国家富裕之后,人民富足,才有钱和时间去进行研究。

先是全球马车夫时期的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再到日不落帝国的牛顿,再到一国敢于世界抗衡的爱因斯坦,再到现在的灯塔国。

随着我国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富强,我相信会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有巨大研究成果的科学家。

(很多人说日本最近20年,几乎每年都可以得到诺贝尔奖,但是不要忘了,他们吃的是40、50年前的红利,因为那个时候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现在我国是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所以我国科学家的诺奖,都在不久的将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3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