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

黑龙江鹤岗市推进生态立市转型发展调查海

发布时间:2022/12/4 9:26:05   

来源:经济日报

百年煤城绿色转型

—黑龙江鹤岗市推进生态立市转型发展调查

黑龙江省鹤岗市,因煤而生、因煤而兴,是一座地地道道的“煤城”,城市生态一度受到严重破坏。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鹤岗如何谋求转型发展?经济日报记者深入当地采访发现,通过坚持生态立市,推进城市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短短几年时间,鹤岗实现生态环境提升、城市面貌改观、产业发展调整、百姓生活大变样的华丽转身。

“鹤岗的麻雀都是黑的”“不能穿白衬衫出门”“家里几天就落上一层厚厚的煤灰”……这是人们对七八年前鹤岗的评价。“鹤岗水变清了,山更绿了,空气更好了”“鹤岗很干净,满眼都是绿色”“公园很多,老百姓休闲生活丰富多样”……这些是人们对今日鹤岗的评价。

黑龙江鹤岗市作为一座地地道道的“煤城”,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该如何转型发展?带着这些疑问,经济日报记者在鹤岗寻找答案。

棚改改出“洁净美”

过去的鹤岗,城市不大,棚户区却不少。

棚户区的形成有历史原因。年,鹤岗发现煤炭。伴随煤炭开采,也开启了鹤岗城市化进程。鹤岗从汤原县管辖的一个小镇发展到县城,后又发展成为地级市。大量外来人员涌入,煤矿周边逐渐形成多个棚户区。

由于鹤岗经历过较长时期的粗放式发展阶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方面历史欠账较多,连片的棚户区成了鹤岗的“城市伤疤”。棚户区内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私搭乱建、环境恶劣,严重影响鹤岗的城市形象。

煤城应该是什么样子?很长一段时间,鹤岗人给出的答案是“脏乱差、灰土尘”,如同煤炭的颜色一样,仿佛整个城市的主色调就是黑色。

鹤岗最终能剩下什么?这是一个严峻而现实的拷问。煤炭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城市缺乏吸引力,老煤城鹤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资源枯竭型城市要转型发展,但如何转、向哪里转?如何实现城市改头换面?鹤岗抓住关键一招,充分利用国家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机遇,下大力气对棚户区实施改造。

在南山区西山沟旁,69岁的市民刘桂兰告诉记者:“原先有一大片棚户区挨着西山沟,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垃圾遍地。”如今彻底改头换面了,西山沟棚户区已经完成拆迁,重修了河道、种上了绿树草坪。

今年85岁的市民葛玉环,在棚户区生活了60个年头,年搬进了位于南山区的时代雅居二期棚改新房。“年,我和老伴从山东来到鹤岗,老伴成了一名煤矿工人。当时我们没有房子,就找地方搭了两间草屋,后来在原址上盖成了砖房,直到年才搬迁到新房。”葛玉环告诉记者,当时很多在煤矿务工的外来人员都是自建房屋居住。

从平房到楼房,老百姓生活变了样,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住上了宽敞干净的新房子,水、电、气、暖一应俱全,生活非常便利,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葛玉环动情地说。

大量棚改新房的保障供应,让鹤岗棚户区百姓的住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鹤岗市住房保障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年以来,棚户区改造已累计完成拆迁安置户,基本完成主城区的棚户区改造工作。

棚改改出了鹤岗转型发展新天地,拓展出城市发展新空间。鹤岗在棚改空地上得以除旧布新、留白增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从煤矿棚户区到采煤沉陷区棚户区、城市棚户区改造,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道路贯穿街区、一个个公园广场成为市民休闲胜地……“洁净美”的鹤岗正刷新人们对煤城的印象。

环境治理显成效

碧水蓝天曾经是鹤岗百姓的奢望。

当地有过这样一句话:鹤岗有两难,“气难”和“水难”。“气难”在于,鹤岗曾有上万个棚户区小烟囱和小锅炉向外直排烟尘,很少能看见蓝天。“水难”在于,生活污水、工厂废水直排河道,导致流经城区的“两河十四沟”黑臭水体横流。棚户区临河而建,建筑物侵占河道、垃圾堵塞河道,河道泄洪能力严重下降,雨季棚户区经常被淹。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鹤岗老百姓也盼望着能早日重见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国家有要求,百姓有期盼。鹤岗只有通过生态立市树立起新形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但资源枯竭型城市环境治理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历史欠账多,资金缺口大,鹤岗如何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为此,鹤岗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年成功申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共获得资金9.41亿元;此外,鹤岗市级自筹资金7.17亿元。

“气难”如何解决,还蓝天于民?“通过棚户区改造、燃煤设施淘汰改造和集中供热并网改造,10多万户家庭的小烟囱消失不见,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也被全部取缔。全市70余户煤炭采选企业实施防风抑尘改造,取缔‘散乱污’企业19家。”鹤岗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杨光辉告诉记者,困扰鹤岗多年的煤烟型大气污染和煤炭采选业扬尘污染基本得到治理。

数据显示,年,鹤岗市PM2.5均值下降至24微克每立方米,比年下降50%;空气优良天数达98%,其中优秀天数占全年的65%。蓝天白云下,鹤岗人终于可以尽情呼吸。

“水难”如何解决,还碧水于民?沿河棚户区密集是造成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年,鹤岗向56公里的城市黑臭水体“宣战”,启动“两河十四沟清水秀岸综合治理工程”。通过黑臭水体治理与棚户区改造有机结合,优先拆除沿河两岸棚户区户,腾挪出大片空地建设公园。修建堤岸、清理河道、铺设污水管线,实现雨污分离,新建污水处理厂……

短短一年时间,鹤岗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显著,实现由“黑”到“清”的转变。年,鹤岗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两河十四沟”综合治理技术总负责人薛学义告诉记者,鹤岗“治水”秉承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原则,采取PPP模式吸引民营资本参与治水,成功和中国水务集团开展合作,成立河流整治项目公司,负责前期的建设和后期的日常维护,保证河水“常治长净,长制久清”。

鹤岗还打响“净土保卫战”,还净土于民。他们对多片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清理固体垃圾,整地复绿。

在南山区矿山环境保护与修复项目区4号地块,记者登上矿山顶部,看到满眼绿色,新近种植的树苗茁壮生长。鹤岗市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科科长龙冬冬告诉记者,区域内原为采煤沉陷区,矸石山、建筑垃圾随处堆积,地面塌陷和粉尘污染十分严重。“年,该地块开始实施矿山环境保护与修复项目,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和烟尘、粉尘污染,全面改善了生态环境。”

短短几年,鹤岗的河水变清了、河岸变美了、矿山变绿了、空气变好了,昔日“龙须沟”变成市民亲水乐园,昔日棚户区变成景观公园。走在天水湖畔、前进沟边,绿树成荫、溪水潺潺、鸟语花香,随处可闻欢声笑语……日益变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正让老煤城焕发出新的光彩。

石墨“崛起”变亮色

早在年,鹤岗被国家确定为第三批25座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煤城转型发展又面临新形势,应当如何推进?

当前,煤炭产业仍是鹤岗的支柱性产业,短期之内难以做到“去煤化”,但煤炭产业链可以变得更加绿色低碳。鹤岗积极推进煤炭采选业向煤炭精深加工转变,做大做强“煤头化尾”。

6年前,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鹤岗市煤炭资源为依托,在东北地区投资兴建的第一套煤化工项目——华鹤“”项目建成投产,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该项目总投资约39亿元,要为鹤岗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中海石油华鹤煤化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廉学强说。

要走出一条不唯煤、延伸煤,产品精深加工,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基于这样的判断,鹤岗全力推进煤转电、煤制焦、煤制气、煤制肥、煤基多联产五大产业链发展,并加快建设煤化工产业园,促进产业集聚,把做深做长煤炭精深加工产业链作为鹤岗经济解困、城市转型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煤炭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变的同时,鹤岗也在大力推进石墨全产业链发展。通过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鹤岗力争成为国内重要的石墨精粉生产基地与石墨深加工产业基地。

在萝北县云山镇,有“亚洲第一矿”之称的云山石墨矿正被露天开采,几十台挖掘机和卡车忙个不停。鹤岗石墨资源丰富,矿石量达27.86亿吨,矿物量达2.54亿吨,其中云山石墨矿区是全球最大的单体晶质石墨矿集区。

年,中国五矿集团进驻鹤岗,整合云山石墨矿区资源,取得统一采矿权,彻底解决了萝北县多年来“一矿多开、大矿小开”问题,提升了鹤岗石墨资源开采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云山石墨矿也被打造成为国内首家“5G+工业互联网”绿色智能化露天石墨矿。

在云山石墨矿生产调度中心,通过一块屏幕,绿色智能采矿的实时场景尽收眼底。“我们通过钻孔和现场传回的爆破数据建立模型,由调度中心的5G智能通信系统指挥采矿现场精细化配矿;同时,动态监测下游石墨加工业企业的矿石库存量,从而科学有序向下游企业提供品质高、稳定性强的矿石原料。”中国五矿集团所属萝北县云山龙兴石墨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增达告诉记者。

如今,鹤岗已拥有球形石墨、高纯石墨、负极材料、动力电池等多种精深加工产品,正积极打造萝北石墨和鹤岗石墨新材料2个产业园区,着力构建新能源材料、石墨烯材料、超硬材料3条产业链和绿色矿山建设协同发展的“3+1”产业发展格局。

聚焦“龙江千亿级石墨产业集群”目标,鹤岗正把石墨产业作为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最直接、最现实的产业加速推动发展,力争到年,石墨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0%。

产业转型牵动全局发展,从一业独大向多元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鹤岗正在摒弃原始粗放的生产方式,更加讲求绿色低碳智能环保。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煤城由“黑”向“绿”的转变,鹤岗仍在探索实践。

好生态赢得未来

汽车行驶在鹤岗开通不久的外环路上,青山环抱、郁郁葱葱,道旁新近种植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煤城鹤岗真的变样了。同行者告诉记者,鹤岗正在干一件大事情——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现城市由“黑乎乎”向“绿葱葱”的转变。

鹤岗地处小兴安岭东麓,但老煤城“脏乱差”的过去,难以和森林城市沾上边。与鹤岗临近、地处小兴安岭西麓的伊春市,则被称为“林都”,2个城市对比鲜明。

年,鹤岗提出生态立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推动煤城绿色转型发展。

在鹤岗人看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在于得到一块“金字招牌”,而是要树立起煤城新形象,用生态为城市赢得未来。通过释放生态环境在招商引资、文化旅游等产业中对各类生产要素的“磁力”效应,提升鹤岗经济整体竞争力,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

鹤岗凭什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他们给出的答案是: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鹤岗牢牢锁定“一城山水半城林”目标,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与棚户区改造、两河十四沟清水秀岸综合治理工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城区彩叶工程、绿色煤矿“一带两园”工程有机结合,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进建设。

一组数据显示出多方努力:两河十四沟清水秀岸综合治理工程,绿化沟渠16条,河流两岸绿化72.94公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矿山修复面积公顷,植树万株;城区彩叶工程,栽植乔木13.8万株;绿色煤矿“一带两园”工程,建设绿色煤矿23家……

如今走在鹤岗街头,绿树成荫、满城绿意。16支水脉串联起23个城市公园,山水环绕、鸟语花香,形成了极具鹤岗特色的水岸景观、生态景观、文化景观、城市景观。“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美好愿景正在实现。

在天水湖公园,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都对鹤岗近些年的变化啧啧称赞,“鹤岗一年一个样,在外的鹤岗人回来都不认识家乡了”“不敢相信煤城也能有如此好的环境”“鹤岗教育和医疗都不错,如今城市更加有吸引力了”……

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压力更大、任务更重、困难更多,但鹤岗没有选择“躺平”,而是坚持生态立市,推进城市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实现城市面貌大变样。鹤岗,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正释放出煤城绿色转型发展的无限生机和活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7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