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https://m.sohu.com/n/461055589/

(报告出品方/作者:天风证券,孙潇雅)

1为什么说碳碳热场行业是优质赛道

碳碳热场:光伏硅片耗材,辅助拉制硅棒

热场是用在硅片拉晶过程中的耗材,主要包括位于单晶炉内的坩埚、导流筒、保温筒、加热器等部件。其中坩埚的作用是承载内层的石英坩埚;导流筒的作用是阻止外部热量传导至内部,使硅棒生长的速率提升;保温筒的作用是阻止内部热量向外传导,构建热场空间;加热器的作用是提供硅料熔化的热源。

为熔化硅料,需要周围温度达到℃以上,因此要求热场材料要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同时,由于温度较高,各材料的寿命均有限,使热场产品需要定期更换。根据所用原材料及制备方法不同,热场可分为等静压石墨与碳碳热场两种,原材料分别是石墨、碳纤维。

行业短期高增长:碳基复材替代石墨,渗透率从年的10%-提升至年的50%+

年以前,等静压石墨产品是热场系统的主流配置,随着金博、超码等企业突破碳基复材的低成本生产技术,碳基复材已开始替代等静压石墨产品,其在光伏热场中渗透率从年的不足10%提升至年的50%以上,并且未来几年将加速完成替代(包括新增硅片产能里碳碳渗透率提高、存量硅片产能中把石墨热场改造成碳碳热场),主要原因是:碳基复材热场性能好、硅片大尺寸化使碳碳热场相对石墨热场的经济性提升。

行业中期持续性:光伏装机↑——硅片生产↑——热场需求↑,预计5年CAGR=24%

作为耗材,随着光伏新增装机增长,下游企业对热场产品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从年以来的数据看,随容配比提升,全球光伏装机从41GW提升至年的GW,而硅片产量则从39GW提升至GW。假设后续容配比保持不变,年装机增至GW,则对硅片的需求也将增长至GW,5年CAGR=24%。

行业空间测算:预计、年市场规模分别16、71亿元,5年CAGR=35%,超行业增速

假设:(1)单GW所需单晶炉从年的约90台,逐年下降5%,至年约66台。(2)每年耗量:加热器、坩埚2件/年;保温筒2件/年(每套系统需要上、中、下三个保温筒);导流筒0.67件/年。(3)渗透率:根据金博股份给出的与年各产品的测算渗透率,结合对未来各产品需求的判断,预计碳基复合材料坩埚在新增产能中的渗透率将于年达到%,导流筒在新增产能中的渗透率将逐年提升至年的91%,保温筒在新增产能中的渗透率提升至年的86%,加热器尚需技术突破,预计年碳基复合材料加热器在新增产能中的渗透率在10%。根据上述测算假设与逻辑,年热场行业市场规模仅16亿元左右,预计、、年分别将达26、39、71亿元,-年CAGR可达35%,超出光伏行业24%的增速。

2竞争优势来自成本,降本主要通过缩短致密周期

原因1:碳碳热场在硅片非硅成本中占近20%,且产品差异不大,成本是主要竞争要素

由于碳碳热场在硅片非硅成本中占比较高,达18%,且各企业产品差异不大,因此这一行业的主要竞争要素为成本。据年数据测算,M6硅片价格在2.6元/片,毛利率30%左右,按6.1W/片折算,对应硅片生产成本在0.26元/W。而每台单晶炉每年对应的碳碳热场需求为30万元,假设每GW硅片需要80台单晶炉,则单W硅片的热场成本在0.元,在硅片生产成本中占9%,在非硅成本中占比18%,相对较高。而不同企业所生产的碳碳热场差异不大,如金博与中天火箭的产品抗折强度均在MPa以上,灰分均在ppm以下。

原因2:成本中制造费用占比54%,技术是主要降低手段

从碳碳热场的成本构成来看,制造费用占比高达54%,主要包括反应辅材、电力、折旧等。年龙头公司金博制造费用仅元/kg,远低于同业的元/kg,差异明显。在制造费用中,折旧是最大的部分,占比约60%,龙头公司与其他公司的主要差异来自折旧,降低折旧的方式是提高单位时间设备产出、自主研发与生产设备,而这些主要依托各公司的技术研发实力。电力在制造费用中占比16%(不同工艺有所差别),主要降低方式是在低电价地区建厂。

技术1:定制预制体、调节温度与气流、降杂与添加催化剂,可将致密周期缩短50%+

提高单位时间产出方面,主要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首先,通过调整预制体各位置的密度与孔隙大小,可使不同的热场部件具有不同的强度、导热系数,缩短沉积周期;其次,通过调节温度与气流,使天然气的扩散运动匹配其热解反应的速度,从而在特定位置按照从内层孔隙到外层孔隙的顺序实现沉积,减少闭孔现象;最后,通过降低杂质气体密度(抽真空、单一碳源等)、添加催化剂加速天然气热解反应。经上述改进,金博的致密周期仅h以内,低于同业的一半。

技术2:自研沉积设备自制高温炉,叠加快速沉积技术,可提升毛利率16pct

自主研发、生产设备方面,由于碳基复材的生产技术含量较高,没有现成的设备可用,也很难从国外引进,大部分是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需求设计,多数生产企业使用的设备是高耗能、低产出的设备,而技术、研发实力强的金博自研了沉积设备,并自制了真空度良好的高温炉,不仅降低了设备初始投资,还提高了沉积、高温处理效率。正是得益于自研沉积设备并自制高温炉,以及前述快速沉积技术,使金博的折旧与其他成本仅64元/kg,相较同业的元/kg优势明显,可提升毛利率16pct。

3成本决定竞争格局

现状:金博市占率30%、毛利率60%;超码市占率约17%、毛利率30%;隆基主要自用

目前制作碳基复材热场的国内上市公司有金博股份、中天火箭以及隆基股份:

金博是行业龙头,客户至少涵盖了行业前六家硅片厂,年坩埚市占率达33%,年热场销量达吨。得益于碳纤维预制体自制+定向气流快速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沉积与高温炉自制三大优势,金博的毛利率保持在60%+的高位,遥遥领先于同业的30%左右。

中天火箭子公司西安超码,客户至少涵盖了行业前四家硅片厂,原来主要面向航天场景,产品强度、密度要求较高,因此用同种技术制备光伏产品时,产品密度高于同业,但生产成本更高,年公司热场销量吨,测算市占率约17%。

隆基年突破了碳纤维预制体自制技术,但目前制备成本仍较高,主要为保障内部供应稳定,规划年产能为20GW(约占其总产能的20%)。

类比:金刚线行业产能过剩致盈利下降,但行业龙头保持高盈利并提高了市占率

复盘同为硅片耗材的金刚线盈利、格局变化趋势,可对后续热场行业格局变化提供参考。-年上半年,金刚线渗透率快速提升,对金刚线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多个企业大幅扩张产能,如美畅、高测产能分别从年的、11km大幅扩张至年的、km,行业毛利率均处在40%+的高位,美畅则在70%。但是“”后国内需求受到较大影响,供需关系反转,金刚线价格从年的元/km暴跌60%+至年的60元/km,部分企业毛利率下探至个位数,并开始退出这一行业,而具有成本优势的美畅、高测等企业的市占率则快速从21%提升至49%。

未来:随行业产能过剩,热场价格将下行,但头部企业仍可保持高盈利且市占率提升

与金刚线年格局类似,当前碳碳热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行业盈利均较高,但年1-7月仅金博、超码两家产能增幅就达到88%,分别从50、35台沉积炉增长至60、台沉积炉,再加上各类中小企业以及正进入热场行业的原军工企业,预计行业总产能将在年前后出现过剩并引发价格战。但由于热场行业不同企业的毛利率差距较大,龙头金博毛利率常年保持60%+,而中天火箭仅30%左右,因此即使价格快速下行,预计龙头依旧可保持较高盈利水平,价格战后成本较高的公司将逐步出局,此后行业格局将快速集中到龙头。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3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