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

清华大学冯旭宁现在还没有能够达到车辆使用

发布时间:2025/1/21 17:07:44   
专访前一天,我问:“需要我提供一份专访提纲吗?”冯旭宁的助理笑笑说:“冯博士说不用提纲,所有你感兴趣的问题都可以问。”冯旭宁,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电池安全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选拔人才之一。他长期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热安全特性、建模与管理”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在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热失控诱发与蔓延特性测试、机理分析、建模与防控技术方面实现了动力电池热失控特性由不可测到可测,由可测到定量可测,由定量可测到可定量预测的技术进步。翌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办公楼3层,我到达时,冯旭宁还在开会。20分钟后,我见到了他。和我想象中的“主任”不一样,冯旭宁很年轻,讲话是标准理工男式的简单和逻辑分明。图为:冯旭宁会议室中还有一桌人在做讨论,他随便找了个位子坐下说,我们直接开始吧。我面露难色,意指还要录音,需要一个安静点的环境。他带着我换了一间略显狭小的办公室,有些尴尬地笑笑:“我们办公室紧张,老师学生都混着用。”在这间安静的办公室里,如助理说的那样,冯旭宁解答了所有我感兴趣的问题,其中包括“电动车自燃到底怎么引起的?电池的技术突破到了怎样的程度?用户如何灭火?用多久逃生?”冯旭宁说,从热失控的某些角度出发,磷酸铁锂电池比三元锂电池要“好”;固态电池是更安全的,但一定要在“固态”前面加个“全”字,现在这种电池还未量产,也没有车企在应用,但是大家都还很期待。他还说,特斯拉的一些充电自燃事故可能是因为快充过多导致的。现在已经有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如果要求更快充电速度的话,解决方案的成本还是较高。以下为对话实录:(在不改变嘉宾原意的情况下,第一电动做了删减校对)事故复杂,原因难找,责任多方第一电动:为什么电动车安全这么大的事情,迄今为止仍然很少有权威机构去谈论?电动车自燃到底是怎样引起的?冯旭宁:首先,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它们需要维护自己的产品形象以及利益。其次,就是责任的界定。事故发生,有时是电池的原因,有时是整车的原因,还有可能是Pack厂的原因。界定清楚以后,有一方要承担责任,就可能要召回,要赔很多的钱,这方面大家都比较谨慎。最后,从调查的角度来看,电池自燃的原因比较复杂,很多因果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充分和必要的。很多原因是出于“猜测”,可能那并不是真实的原因。并且,一般我们去做事故调查时,燃烧后的现场是比较惨烈的,尤其是三元电池,烧完后基本只剩灰烬,能够查出来的信息非常少,想要做后续的事故调查也非常困难。但是从研究的角度出发,我们还是希望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不让它再次发生。具体到操作上,我们会把所有可能诱发的原因都做重现性的实验,然后去推断它最有可能的事故起因,如果跟事故的实际情况跟实验非常接近,我们再去跟企业沟通。如果我们跟企业沟通事故调查的结果,我们肯定要签保密协议,所以也不能对外宣称哪个车哪天出事故了,它的原因是什么。但是,我们还是会知道事故车辆的一些信息。目前,我们跟国内大部分的整车厂和电池厂都建立了合作的关系,合作的焦点就是在电池安全方面,欧阳老师(欧阳明高)建立了电池安全实验室,就是为了专注于电池安全方面的研究。热失控来说,磷酸铁锂比三元的要“好”第一电动:那现在可以细化地讲一下,电池自燃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吗?冯旭宁:虽然事故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但是从失效模式上来看可以归结为机械滥用、电滥用或热滥用。不过,近期研究发现,对电池来说,在机理层面导致电池失效的是电化学滥用。这些滥用使电池的实际负荷超过了它的正常工作范围,引发一系列的化学副反应,最后导致电池的热失控。前面三种滥用现在已经被写进法规和测试标准当中,在产品出厂前已经进行了有效约束。但是机电热滥用的深层次问题是电化学的滥用,尤其是在新材料体系电池的使用过程当中,电化学滥用的问题始终存在,对应的机电热滥用形式会发生变化,有的时候在标准法规里面就没有办法预见这件事情的发生。最新的像超快速充电导致负极析锂这个问题,在标准法规里就没有约束,但是在电化学滥用层面,它的问题就已经出现了。第一电动:你讲到尤其是现在三元电池和高镍的更容易发生热失控。我之前看过一些分析,说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的温度临界值会比较高,可能在-度,三元大概在度,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三元锂电池更容易热失控?更不安全?冯旭宁:之前我们做过一些统计,把电池热失控的温度分成了三类,T1是电池自生热的起始温度,T2是热失控发生时的温度,是不可逆转的温度,超过这个T2,电池会把能量全都释放出来并达到最高温度T3。相同正极材料体系的电池,因为电池设计水平的不同,T1,T2,T3方面的差异也可能很大,您提到的针对三元电池的温度临界值在℃,这可能是某些较差的样品的测试结果,用来评判三元电池的安全性是不太公平的。我们来看这三个特征温度的统计结果,当前的电池普遍采用石墨或碳负极,他们的T1是普遍相似的,反映热失控触发温度的T2反倒没什么规律,反映热失控最高温度的T3则和材料体系有关,比较有规律。T1主要是石墨负极开始失效的温度。它主要是跟负极有关,所以只要采用的相同的负极材料和类似的电解液,它们的T1应该是比较接近的。我们有一个T1的统计结果,它主要集中在-℃这个位置。只要是采用石墨或碳负极的电池,差不多都是这个结果。但是,T1也会有的好,有的不好,可以通过电解液的添加剂使得电池石墨负极表面的SEI膜增厚。SEI膜越厚,它的热稳定性就越高,所以T1可能就更高一点,也就是从T1的角度来说这款电池是更稳定的。我们针对材料体系相似的电池,测试了很多不同厂家的样品。比如说磷酸铁锂电池,它不同的样品有的T2比较高,有的T2就也会比较低。现在有些研究机构只测试了两个种类,比如说磷酸铁锂测了一款,三元测了一款,它发布出来的数据就是片面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热失控最高温度T3是有规律的。T3是等于整个材料体系释放能量的过程。简单来说,正极有一个较高的氧化性化学势,负极有一个较低的还原性化学势。它们两个的差异显示为电池的电压,在提高电池比能量的过程中,也拉大了这个化学势差。热失控是什么过程呢?目前我们认为,热失控就是整个电化学体系崩溃以后,两个方向把整个电化学势的能量都释放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来说,磷酸铁锂的化学势差较低,三元材料的化学势差较高。三元材料一瞬间释放出的热失控能量,肯定是要比磷酸铁锂的释放能量要多。所以从T3的角度来说,它和比能量之间的关联性还是比较强的。第一电动:所以从T3的角度来看,磷酸铁锂比三元的要“好”。冯旭宁:对,磷酸铁锂的一般就是度左右,不再高于这个数了;三元随着镍含量的增高,温度是一直在增加的,三元电池的T3可能到1度以上。固态电池前面要加“全”,目前技术尚不成熟,没有车企应用第一电动:那固态电池呢?它安全吗?冯旭宁:我们期待的、没有有机电解液、不会发生燃烧的固态电池是这样的,它必须在名字前面加一个“全”字才有效,就是“全固态”。不加“全”字的固态电池,其中还是可能有会发生燃烧的有机电解液的。用户最关心的是电池的燃烧问题。前面说,锂电池有热失控的风险,但是热失控和起火的关系不是充分必要的。起火是因为它里面的电解液是有机的,这些碳酸酯类,这类易挥发的小分子有机溶剂是很容易发生燃烧的。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在热失控的过程中,这些碳酸酯类的有机溶剂会喷出来,然后它就会在电池外面发生燃烧。液态电解液容易挥发,容易燃烧,那变成固体电解质不就稳定了,不燃烧了吗?我们所给予厚望的固态电池,从本征安全性上来说,就是有这种诱人的属性。最早大家提出固态电池的概念,就是我要把液态电解液全部都改成固态,就叫固态电池了。但是,如果在液体里面增加一些固态电解质,或者是在固态电解质里面增加一些液体,这种电池叫什么电池呢?有的人说叫半固态电池或者是半液态电池,但是半固态和半液态都是同一件事,目前都叫“固态电池”,不加“全”字。从发论文的角度来说,学界现在要求必须得是全固态电池,才是真正意义上把有机电解液全部都去掉的电池。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在有机电解液里面加了一些固态的,或者是在固态里面加了有机电解液,是可以打广告宣称这个电池就是固态电池了。所以,现在的固态电池安全性好不好,还得看液态电解液占的比例是多少。如果液态比例还占90%,显然其实这个失控和燃烧问题是没有很好解决的。第一电动:也就是说,全固态电池是真的可以有效提高安全性?冯旭宁:现在是这样,因为固态电池还没有大规模量产的电芯,我们的测试数据也非常有限。但有一个问题,固态电解质的涂层可能含硫、氮,这些物质在高温情况下会释放出比如说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以及硫化氢等一些高爆性气体,它的安全问题就转化成了新的问题。但是现在从安全性角度而言,为什么大家还是认为它更好一些呢?是因为它确实替代了有机电解液,你去点它也点不着,但是点它以后,它释放出来的气体会不会燃烧,会不会爆炸呢?这个是目前研究领域还不清楚的事情。第一电动:有报道称,蔚来汽车的固态电池或将进入规模生产了。以你目前对汽车行业的了解来说,现在新能源车企使用“全固态电池”的可能性大吗?冯旭宁:现在全固态电池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显然还是不成熟的。但是,中国和日本在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也是最有望最先做出量产的“全固态电池”,至于说规模化生产的固态电池,刚才已经明确了它的概念,显然也是有可能的。我们还是要客观看待新生事物,辩证地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从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来看,90年代之前我们连锂离子电池都没有得用呢。说不定固态电池很快能够在工程化生产中取得突破,我们也期待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现在来说,还没有能够达到车辆使用的“全固态电池”。它说我是固态电池,什么意思呢?通常就是在液态电解液里面加了一些固态的成分,它电池的特性还跟液态电池的非常接近,其实也是可以提高电池安全性的,但是它的比能量并不能有效得到提升。因为在原先的比能量的质量里面,增加了固态的成分以后,其实比能量不一定是增大的。第一电动:固态电池的成本高吗?有望降下来吗?冯旭宁:在规模化生产和使用之前,固态电池现在的成本肯定是比较高的,现在它的成本高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认为还是能降下来的。因为从电池生产的发展历程来看,如果它能够满足所有的性能要求,成本降是指日可待的。但是,它现在性能、生产制造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全固态的电解质相当于是干的,我们的极片也是干的。这样就导致多孔电极中间是空的,这些空隙里面是没有办法有锂离子过去的。所以,在离子传输方面就像是两块硬的板去接触在一起,中间一定有缝隙,还是需要液态去进行填充。但如果增加液态对接触不良的空隙部分进行填充,这时的比能量、性能就会贴近原先的传统电池。总之,全固态电池还是一个非常困难的研究方向。第一电动:所以对固态电池的应用来说,当前最主要的问题不是成本,而是技术方面尚不成熟。冯旭宁:对,技术上还不够成熟,大家也很努力在研究和解决问题。为什么年的时候固态电池突然火了?从电池导电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导电率特别高,因为这样锂离子传输得快,快充和放电能力就会比较好。以前如果你拿一杯电解液和一块硬的固体,去测它们的导电率,液体电解质的导电性是明显好于固态电解质的,因此长期以来没有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4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