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墨 >> 石墨发展 >> 金山塌方,在线办公终是巨头生意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光子星球,作者
吴先之,编辑
王潘
7月11日上午,“文档人”们遭遇“黑色星期一”,WPS与石墨文档两款在线协作产品纷纷翻车。
先是有微博用户怀疑WPS有某种敏感词和谐机制,其出声称储存在云盘和本地的文件会被删除。随后消息持续发酵,有人推测,可能是保存后被检测出敏感词,然后被判定为可能包含敏感信息的文件,直接封锁,也可能是被后台服务器远程检测后直接锁死本地文件,用户除了申诉没别的办法。
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文字创作者表示自己将会转用其他产品。
随后WPS官方微博澄清,否认了删除用户本地文件。并指出,用户是在分享在线文档链接,涉嫌违规,因此才“依法禁止了他人访问该链接”的情况。
一些看到WPS传闻的人刚刚转战到石墨文档,结果遇到了尴尬。上午1时左右,有用户在使用石墨文档编辑文字时遭遇闪崩,页面显示“服务器不可用,请稍后重试”。即便随后恢复服务,可“文档人”们并不买账。
一前一后两件事情,表明用户对文档编辑存在稳定性和私密性的诉求,WPS与石墨翻车所引发的诘问,或许是在线协同办公步入下半场的一个缩影。
“小而美”式微
00年,疫情极大刺激了在线办公需求,行业迎来大爆发。
当时入局者既有百度、阿里、腾讯、字节等互联网巨头,亦有一些早已布局,以功能性见长的产品,像今年34岁的金山,年就已问世的石墨文档。
这场关于协同办公产品的故事起初是以金山、石墨躺赢开篇的。年11月18日,雷军系着红领带,着藏青色西服,一身老干部派头,首次敲响了内地市场的钟。当时,他讲了两个数字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是31,另一个是0。
“从年金山创办到今天,WPS走了整整31年。从年以金山办公为业务主体准备上市算起,到今天,我们足足等了0年。”行业龙头、仅此一家、科技巨头背景等多种属性加持下,金山办公开盘首日暴涨05%,个月后疫情爆发,股价高举高达,市值一度逼近亿元。
春风也曾驻足于石墨文档。00年月距离石墨上一次B轮融资,已经过去两年,终于在疫情之中,总算盼来了一笔数千万美元规模的B+轮融资。
金山与石墨,开局美如画,逆向Office、超越Office,二者依靠“免费大法”抢占了国内大部分个人用户市场,而且金山还与永中共同分食互联网巨头们都无法企及的G端大客户。
然而,迈过00年的黄金期后,WPS的增长日益疲软。一方面,营收增速滑落至1.3%,且今年一季度首次出现环比下滑。另一方面,营收半壁江山来自C端市场(截至0年Q1,个人办公服务订阅收入占比49%),由于MAU增长难言优秀,付费用户人均消费不高,拖累了整体营收。
曾科(化名)在某国家队背景的投资部门供职,且有多年体制内的采购经验,他提到“所有想拿G端生意的服务商,最终都会因为安全性与合规性变得迟钝,买卖越大,就越是迟钝。”
从财报看,金山确实已经告别高增速时代。截至今年一季度,近七个季度平均增速皆在0%以下。不仅付费用户基数低、而且增速从00年Q的98.5%滑落至01年Q4的9.3%,即便付费用户人均消费达到35.8元,可是两千万用户规模撑不起千亿市值。
WPS靠免费击败Office,却很难打开收费市场。众所周知,工具型应用长期困于低付费,而且用户账号缺乏多场景绑定,在不少场景下容易被共享(学名“白嫖”)。对比年百度网盘万的付费用户规模,WPS付费用户截至今年一季度不过万,只有百度网盘的一半。
金山办公老早就解锁了付费功能,而石墨文档的商业化一直小心翼翼。目前个人用户单月9元,包年元;企业级用户,基础班包年元/人/年,高级版包年元/人/年。
石墨文档的困境在于,云端Office面向个人用户的市场,既要直面来自WPS的竞争,而且在企业市场,单靠Office很难赢得客户青睐,尤其是在线协作平台打包了Office、招聘、组织、OKR种种功能后,石墨所提供的服务无论如何都显得异常寒碜。
更重要的是,作为协作平台,不少竞品早已脱离了工具属性,开始走向平台。此外,当下企业更看重协作平台能为自己输出怎样的管理理念,例如理想汽车从用飞书实践OKR,中小学广泛运用钉钉建立家校联系,企微盘踞营销领域等等。
种种迹象表明,“小而美”的模式可能不是在线办公的终极形态。
飞书、钉钉与企微的场景分化
昔日“百度Hi”更名而来的如流渐渐失声,WPS文档有余,协同不足,倒是石墨文档依靠“小而美”,躺在个人应用场景中,向普通用户乞求每月9元。
严格意义上讲,在线办公市场分为三类,一类为个人用户,他们既包括数量庞大的学生,亦涵盖个人文字工作者,例如网文作者与自媒体人。这类用户对价格极为敏感,且付费会员普及率不高。“我就码个字,你却找我要钱?”
第二类为中小企业用户,若干工具型产品对其有极大吸引力,相比个人用户,只要提供低门槛、高效率,它们的付费意愿相对较高。很长一段时间,钉钉靠着低门槛、企微靠着“积木式”的产品矩阵,一度获得了不错的市场份额。
第三类为大中型企业,他们不仅对在线办公有需求,而且还希望通过在线协作平台提升效率、转变管理理念,钉钉的“云钉协同”与飞书各有偏废。
整体上,仅仅两年时间,飞书、钉钉,以及目前依然处于散装状态下的腾讯协同办公体系(企微、腾讯会议、腾讯文档),基本将企业市场分割殆尽,而且在细分领域上,三者建立了属于各自的“势力范围”。
一款企业协作平台,往往输出着该企业的管理理念。
“腾讯做toB业务的思维决定了它们最终是以散装形态进入市场。”曾科分析称,腾讯一方面考虑到小微企业有不同需求,提供不同产品。另一方面或许是为了以渐进形式,进入企事业单位。
他认为,国内政企服务市场盛行一体化采购,而且一个脑袋就能决定一切。因此,腾讯究竟能获得多少市场份额,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不过,在一些需要频繁与组织外沟通的行业,企微拥有非常好的前景,例如销售、物业管理、市民管理等等。
某物业负责人提到,企微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