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

女为悦己者容古代女子的面部妆饰

发布时间:2023/1/26 15:44:53   
白癜风最佳治疗 http://m.39.net/pf/a_4478461.html

唐朝诗人元稹曾作有一首乐府诗《恨妆成》,诗曰:

晓日穿隙明,开帷理妆点。傅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柔鬟背额垂,丛鬓随钗敛。凝翠晕蛾眉,轻红拂花脸。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最恨落花时,妆成独披掩。

这首诗较为详尽地描写了唐代女子的化妆过程,从该诗所反映的化妆步骤中不难看出古代女性对于妆容的重视。

在古代女子整理妆容的过程中,面妆可谓是最为重要的环节。面容妆饰可以让女子化媸为妍,锦上添花。因此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市井村姑对此都兴趣盎然,不遗余力地对自己的面容进行各种修饰与妆扮。

古代女子的面部妆饰步骤复杂,有敷粉、抹胭脂、涂额黄、贴花钿、扫眉、勾斜红、妆靥、点唇等诸多环节,妆容也是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01胭脂妆粉美人面

妆粉胭脂的使用对于女性的化妆来说就如同为一幅画打底稿,好的底稿是一幅好画的基础。古代女子深谙其道,在以脂粉涂面来美化面部上格外用心。

傅粉

傅粉亦作施粉,着重于面部整体肤色的打造。古代施粉所用的妆粉,从其制作成分来看主要分为两种,即米粉与铅粉。

米粉属于一种植物粉,古代用来敷面的米粉是将米研碎之后分离出粉加工而成,其具体制作方法在《齐民要术》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由于是用于面部妆饰,因此对米质与水质的要求都很高。

另外一种较为常用的妆粉是铅粉,这是一种经过严格的化学过程处理之后加工而成的化妆用品,实际上包括了铅、锡、铝、锌等多种元素。铅粉光白细腻,涂抹于面部,能使人容貌增辉生色,因此又称为“铅华”。但是由于铅是一种有毒金属,长期使用会使面部发青或发黑,对面部皮肤造成损害。

施朱

胭脂在古代女性的生活中十分常见。古代制作胭脂的主要原料为红蓝花,又名红花,其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摘之,经杵捣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因这种原料来源于焉支山下,所以被叫做“焉支”。后来人们在其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之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又写作“胭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用于涂抹面庞的面脂,一类是用于装饰唇部的口脂。胭脂不仅能够为女性面妆增色,其油脂性特点在冬天还有防止皮肤冻裂、润泽皮肤的作用,类似现代女性的多功能面霜。

胭脂妆点的面部红润而有光泽,因而也被称为“红妆”。“美人红妆色正鲜”“香枕印红妆,妆红印枕香”“腮粉月痕妆罢后,脸红莲艳酒醒前”“淡月精神,疏梅风韵,粉香融脸胭脂润”等诗句都是对面施脂粉之后女子姣好面容的生动描述。

脂粉搭配

对于胭脂与粉的涂抹顺序和浓淡的不同,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

有的先将妆粉搽于面部,而后涂抹胭脂。如有一种“慵来妆”,即是在面部先薄薄的施粉,以起美白之效,再微微施朱,提升气色,呈现出“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鬓发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的效果。

也有的先在面部施以浅淡的朱红,然后再以白粉轻盖。如“飞霞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红色透白而出,如面部浮起的红霞,精致而典雅,将女性的娇柔之美衬托得淋漓尽致。

脂粉涂抹浓淡不同,效果也不同。据《说郛》载:“美人妆面既傅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另外,也有直接将胭脂与粉调和而成红粉、檀粉等涂抹于面部的。“红粉佳人白玉杯,木兰船稳棹歌催”“薄簾映月两交光,酒醺红粉自生香”“翠袖轻匀,玉织弹去,小妆红粉”等等,都是描写女子红粉妆面后的娇美之态。

02八字宫眉捧额黄

额黄是古代女性经常使用的一种额饰,其基本式样是额部涂黄,也称“鹅黄”“鸦黄”“宫黄”等。额黄所用材料,李芽在其《脂粉春秋:中国历代妆饰》中认为可能为松树的花粉,因为松树的花粉呈黄色且带有清香。据说此俗兴起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日益兴盛。女性们或是出于对佛教的虔诚信仰,或是受到涂金佛像的启发,也将自己的额头涂染成黄色。

“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半垂金粉知何似,静婉临溪照额黄”“密密娇黄侍翠舆,避风遮日小扶疏”“小娉婷,清铅素靥,蜂黄暗偷晕”“轻笑淡拂宫黄,浅拟宫燕新妆”等都是关于女性额部涂黄之妆饰手法的描绘。

03靓妆喜作梅花面

古代女性还崇尚用花钿来妆饰面容。花钿又叫花子,通常是将彩纸、云母片等各种材料制作成薄片,之后剪成花、鸟、昆虫或吉祥纹样等形状,粘贴在眉心或者面颊上,更有甚者,贴满整个面部。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杂五行书》记载,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因在宫中游玩休憩时,梅花花瓣飘落至额头后浸染在皮肤上,留下了梅花形状的印记,宫女们大赞其美,因此宫中女性便有了将梅花贴在额头作妆饰的习惯,称之“梅花妆”。

花钿的种类十分丰富。有雅致华美的翠钿,有清新动人的鲜花钿,有小巧玲珑的珍珠钿,甚至一些追求新颖时尚的女性还会别出心裁地妆饰一些“另类”花钿,如后唐有宫人用网捕获蜻蜒,取其翠薄晶莹的翅膀,以描金笔涂翅,作成小折枝花子,妆饰于面部。

这些琳琅满目的花钿一般都是通过粘贴的方式妆饰在额面上的,而粘贴所使用的大都是一种被称为呵胶的物质。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呵胶可能是由鱼鳔制作而成,而且是一种易融的胶质物,女性在贴花钿之前,只要对其呵气,并蘸少量唾液,便能溶解粘贴,而在卸妆的时候,用热水一敷即可摘下,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是一种相当天然的化妆用品。

女性面饰所用的花钿,还有使用点画方法进行妆饰的。“晓来枝上斗寒光,轻点寿阳妆”“一点兰膏红破蕊,钿窝浅浅双痕媚”等,都说明通过点画花钿的方式妆饰面额也是十分常见的。

04画眉深浅入时无

古代不重眼妆,却极重眉妆。古人将眉毛称作“七情之虹”,说明了眉毛在面部装饰和审美中的重要性。古诗词中多以“远山黛青”“翠螺玉舒”等华丽的辞藻来描写女子的双眉。画眉,是古代女性化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古人眉妆的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眉形更是千变万化,比较著名的有鸳鸯眉(又名八字眉)、小山眉(又名远山眉)、蛾眉、柳叶眉、分梢眉、却月眉、桂叶眉、三峰眉、垂珠眉、涵烟眉、倒晕眉、拂云眉、出茧眉、广眉等等。有小说曾记载宋代有一位善于画眉的女妓莹姐,研究出了一百种眉的画法,每日一种,久不重复。“朱唇不动翠眉颦”“黛眉双点不成描”“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歌随流水咽,眉学远山颦”“柳眉轻扫,杏腮微拂,依前双靥”“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月眉新画露珠圆,今夕正相鲜”“金雀双鬟年纪小,学画蛾眉红淡扫”,古诗文中对于各式眉妆的赞誉可谓不胜枚举。

黛是古人画眉使用的主要颜料,关于它的主要成分有三种解释:一是矿物类颜料;二是石墨;三是植物类颜料青黛。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唐朝时期的女性采用从西域传进来的靛蓝植物制造的深青色染料画眉。《事林广记》还记载了一种叫做“画眉集香丸”的眉墨,该丸既能够加深眉色,又可以在眉间留下香气,实可谓之雅致。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女性妆饰双眉,还会使用特殊的修饰工具。《清异录》记载有一种篦,“丈夫整鬓,妇人作眉,舍此无以代之。”南宋都城临安商业的四百一十四个行当中,就有“画眉篦”的存在。这说明女性在妆饰双眉时,会使用篦子一类的工具进行辅助,如同现代女性修饰双眉时使用眉刷一样。

05斜红匀过晚来妆

斜红是古代女性施于面颊上的一种纹饰,通常位于面颊两侧、鬓眉之间,大多状如月牙,远远看去,犹如脸上平添了两道红色伤痕。

关于斜红妆的来历,张泌《妆楼记》中记载:魏文帝曹丕有一个十分宠爱的宫女,名叫薛夜来。一日曹丕正在灯下读书,四周设有水晶屏风。由于灯光昏暗,水晶屏风又透明如无物,当薛夜来走向文帝时,不慎撞上水晶屏风,伤处如朝霞将散,楚楚可怜,痊愈后脸上仍留有如新月般的疤痕,但她却因此而更受文帝宠幸。于是宫中女子争相效仿,在两鬓边用朱砂、胭脂等红色膏料画上面饰,称做“晓霞妆”。

斜红妆在唐宋时一度十分流行,女性脸上的斜红,其描绘位置一般在太阳穴附近,有的十分工整,如同弦月;有的十分繁杂,状似伤痕;还有的为了妆饰的视觉效果,用胭脂在其下方晕染成血迹,给人以残破的感觉。“琼酥酒面风吹醒。一缕斜红临晚镜”“梦远别,泪痕重,淡铅脸斜红”“玉靥湿斜红,泪痕千万重”“高楼睡起翠眉颦,枕破斜红未肯匀”“扇影轻摇一线香,斜红匀过晚来妆”等等,都是古代女子面施斜红的记录。

06翠钿贴靥轻如笑

面靥,是古代女性施于脸面两侧酒窝处的一种妆饰。据说最初妇女在脸上点面靥并非为了装饰,而是作为宫廷生活的一种讳而不言的标志。宫廷女子来了月事,便会在唇颊两处点上两个小点,表明不能接受帝王的临幸。随着时间的推移,面部著点逐渐转变为一种面部妆饰慢慢流传开来,进而演变成了靥妆。

最初的面靥主要在嘴角两侧、酒窝边用胭脂点上两个黄豆粒般的小圆点,称为笑靥。后来除了用胭脂点染之外,还用各种样式的花钿进行粘贴,且范围也不断扩大,两颊、两腮、太阳穴甚至整个面部都可以装饰面靥。面靥的式样也越来越丰富,有“翠钿贴靥轻如笑,玉凤雕钗袅欲飞”的翠靥;有“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的圆靥;有“小小细花开宝靥,纤纤玉笋见云英”的花靥;还有“脚上鞋儿四寸罗,唇边朱粉一樱多”的粉靥;更有用类似于黑光纸和鱼腮骨头等特殊的物质来妆饰面靥的,号称“鱼媚子”,充分体现了古代女性妆饰手段的别具匠心。

07朱唇一点桃花殷

唇,因其涂饰的鲜艳色泽理所当然地成为整个面部妆容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古代唇妆所用唇脂,是在动物脂肪中加入香料和红蓝花染色而成,有的配方还会加入朱砂、蜜蜡、香油等等。刘熙《释名·释首饰》一书中记载:“唇脂,以丹作之,像唇赤也。”

唇妆的色彩,以红色为主,具体又可分为绛红、檀红、朱红、猩红等,古诗文中多有映证。如“娇多爱把齐纨扇,和笑掩朱唇”“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云鬟风颤,半遮檀口含羞,背人偷顾”“猩唇露红未洗”等。

唇型丰富多样,不拘一格,有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洛儿殷、淡红心、腥腥晕等等。妆点的风格也各有不同,既有“玉人好把新妆样,淡画眉儿浅注唇”的淡妆唇,也有“丹砂浓点柳枝唇”的浓艳唇。但多以娇小浓艳的“樱桃小口”为美,追求“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古诗文中对女子的“樱桃小口”有很多赞美,如“髻摇金钿落,惜恐樱唇薄”“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等。

女为悦己者容,古代女性长期生活在男权社会的阴影之下,其妆饰打扮除了满足自我心理上对于美的需要外,还具有博取男性欢心的色彩。今天,女性妆饰更多承载的是女性表达自我和对外界事物看法的情愫,不再力求被男性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2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