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

活在夹缝里创作专访冷湖奖获奖作者

发布时间:2023/1/31 3:52:50   
北京有没有准分子治疗白癜风的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230148.html

小编说:《冷湖Ⅲ当星河如故》上市已有一个半月,不少读者买了此书当作第四届冷湖科幻文学奖的参赛宝典。近日,八光分中文编辑晨旭采访了这本合集即第三届冷湖奖的获奖作者们,收获了不少作者创作背后的精彩故事。有志于科幻创作,或者是对冷湖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本期我们不妨一起走近第三届冷获奖获奖作者邓枫涛,听他谈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心得,想必这对参加第四届冷湖文学奖的写作者也有一定的启发。

获奖作者简介

邓枫涛,笔名小述,编剧、自由撰稿人,作品以科幻小说、悬疑小说为主。代表作有《溯流者》《未来神探之天堂缉凶》《时空迷途》《楚秦》等。凭借《多加零》获得第三届冷湖奖短篇二等奖。

Q:小述老师,本届冷湖奖你使用了本名投稿,不少读者都不知道原来你之前就曾使用“小述”这个笔名发表过不少作品,能跟我们简单说说,为什么会用这样一个笔名吗?

邓枫涛:在上高中的时候,我给自己起过几个比较炫酷的笔名。后来一个朋友跟我说,那些笔名起得很唬人的都是水货,笔名越简单才越是大佬。我当时信了他的邪,就给自己起了一个最简单的笔名。“小述”其实就是小说的意思,意思就是说我是一个写小说的人。后来用这个笔名发表了一些作品,也就不愿意再改了。

当初给我提这个建议的朋友早就已经断了联系,不然他少不了得挨我一顿揍(笑)。

Q:今年冷湖奖颁奖经历了一段神奇的旅程,从火星小镇五号基地的生活废墟,到颁奖典礼的火星营地,再到奇特的雅丹地貌。这趟旅程感受如何啊?

邓枫涛:冷湖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大!

西北地区的戈壁沙漠一望无际,汽车在路上开几个小时也碰不到一个人,这样的景象在南方是看不到的。不过这也让我老是忍不住胡思乱想,万一迷失在这其中该是多么的恐怖……至于在这里遇到的人,个个都学识渊博、充满魅力,和大家聊天很开心。我是个特别喜欢唠嗑的人,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类活动。

第三届冷湖奖部分获奖作者及冷湖奖工作人员合影

Q:今年冷湖奖的徒步距离达到了35公里,可以说是“地狱级”难度,小述老师全程参与下来,有哪些印象最深的趣事?

邓枫涛:印象最深的就是到达冷湖的第一天晚上,发生了两件事情,其中一件证明了我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而另一件则证明了我就是个憨憨。

我首先是一个憨憨,到什么地方都会干几件傻事。到达冷湖的第一天晚上,我们在野外搭帐篷宿营,每人发了一个睡袋。睡袋卷成一团,我就以为那是一个造型别致的枕头,整个晚上都把它压在脑袋下面。七月下旬的冷湖夜晚,那叫一个天寒地冻啊……我差不多一整晚都没有睡着,直到半夜里听到外面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第二天早上,我告诉伙伴们昨天晚上下雨了,大家都笑我,说那是风沙的声音,冷湖地区一年到头都只有一两场小雨,哪能那么巧就让你遇上了?

我很委屈。因为我听到那些声音的时候,帐篷纹丝未动,说明外面没有起风,没有风哪儿来的风沙呢?但是看到大家都很自信的样子,我还是动摇了。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第二天晚上,冷湖下起了暴雨,把我们都困在帐篷里出不去了。最绝的是,我从武汉启程前往冷湖的时候,向我的朋友借了一把伞。

没错,就在冷湖暴雨倾盆的时候,我的包里有一把伞。

我真棒。

平日里,没有暴雨倾盆的冷湖湖面如一枚碧绿的翡翠

Q:给足智多谋的小述老师点赞!下面我们聊聊《多加零》这篇获奖作品吧。颁奖词是这样评价《多加零》的:“作者用这篇作品证明:‘前卫、新潮’并不是科幻发展的唯一道路,优秀的传统作品依然是科幻文艺的坚固基石。”小述老师可以跟我们谈谈这篇小说的构思和创意过程吗?

邓枫涛:我在上中学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比热容”这个概念的时候,就已经幻想过“超级热容体”的概念,所以可以说这个点子已经在我的脑子里装了十几年了。

当我确定要创作这篇小说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个超级热容体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我很自然地就联想到了当前最热门的新材料石墨烯,然后就设计出了“海胆烯”这个概念。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设计剧情。不过说真的,这篇小说的剧情倒是相对简单一些。

Q:新一届的冷湖奖有一个巨大的变化,那就是基本不再有创作的限制。而小述老师参加的第三届还是一个命题写作,要求文中有“异常光波辐射”,想请小述老师谈一谈,在面对这样的限制条件,你在创作中是如何处理的呢?新一届放开了限制,你觉得冷湖奖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有没有兴趣参加下一届呢?(点击查看:第四届冷湖奖征文公告)

第三届冷湖科幻文学奖获奖作品集

《冷湖Ⅲ当星河如故》

八光分文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出品

邓枫涛:啊,这个问题嘛,其实我并没觉得这是多么困难的限制,在科幻小说里要鼓捣出一道异常光波辐射太容易了,毕竟我们这个世界哪儿哪儿都会发光。作者说,要有光,然后冷湖地区就出现了异常光波辐射。(笑)

因为同样的原因,我也没觉得放开限制后会出现太大的变化。当然,有一个变化肯定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冷湖奖肯定一届比一届更优秀。

我很有兴趣参加下一届,目前故事都已经构思好了,就是创作起来不太顺利,憋了大半个月才憋出来一千多字。好在时间还长,我可以多琢磨一下。

Q:太好了!期待新作呀!小述老师也给我们介绍一下自己创作的近况吧,全职写作感觉如何?在创作上最近有什么惊喜带给大家吗?

邓枫涛:我的创作一向比较随意,缺少规划,主要是规划好了往往也执行不下去。目前,我手头有几本长篇小说和几本科幻童书,都在出版社审核中,能不能出来还说不准。哈哈,也欢迎有合作意向的大佬前来勾搭。

至于全职写作的感觉,最大的好处就是能睡好觉。我的睡眠很浅,有一点点声音或是光就会被惊醒,而且作息时间极度混乱,所以只有全职写作才能让我睡好睡足。

全职写作的坏处大家都很清楚,收入不稳定,压力比较大。不过因为早年的创作经历太过坎坷,所以这些对我来说倒是没什么大不了了。

Q:我注意到小述老师的创作很多样,对很多类型和题材包括网文、剧本都有涉猎,为什么会选择写作这条路呢?

邓枫涛:选择写作的原因很简单,只有一个字,就是穷。我在上学之前偶尔会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搬砖、捡废品挣点零花钱。后来上了小学,有一次老师说起在某某地方,有一个年纪和我们差不多的小朋友写了两本书,还成功出版了(现在回想起来,老师提到的小朋友应该是蒋方舟吧),我当时心思就活络了起来。

回到家后,我就开始尝试写小说,写的是一胖一瘦两个机器人保卫地球的故事,其实就是在模仿我当时最喜欢的日本动画片《六神合体雷霆王》。后来我写了两页纸,出门溜达了一会儿,没想到我哥居然擅作主张在后面续写了一页,把我气了个半死——没办法,我哥写的汉字当真是全宇宙最难看的,把我的创作欲望活活给抹杀了。

我的第一次创作经历就这样被扼杀了。

后来一转眼到了初三,我因为中考出现了很大的失误,和父母之间爆发了激烈冲突,我当时就不想再继续念书了,只盼着能早点独立,再不用花家里的一分钱。

由于父母的反对,我当时没有辍学,除了写作,似乎也没有别的赚钱的途径。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写作,一路磕磕绊绊,但是再也没有停过,一直闭门造车憋了五六年,终于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然后进入《今古传奇》杂志社工作。

《今古传奇》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的大学最终没有读完,《今古》就是我的大学。

获奖作者及冷湖奖工作人员在“冷湖工行”遗址前留影

Q:那开始写科幻又是怎样的机缘呢?是有受到哪些科幻作者或作品的影响吗?

邓枫涛: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哥辍学外出打工,在一个旧书摊上买了一百多本《科幻世界》杂志过刊,堆放在家中的谷仓里。我没事的时候就会躺在谷仓里看书,不过以我当时的审美口味,对这样的小说完全欣赏不来。在我当时的观念里,又是外星人又是机器人的,碰到一起不打架还能干什么呢?

在此之前,我几乎没有接触过什么课外读物,只能偶尔接触各种类型的影视剧,主要是国产主旋律战争片、日本动画片、香港电影,还有少量的好莱坞电影。在村子里,大家说起一部影视剧优秀与否,只有一个形容词,那就是“打”,这个作品“打不打”,意思就是说剧里的战斗是否激烈精彩。

直到后来,我读到了大刘的《地球大炮》,小说结尾处的一段话完全把我给镇住了,我马上翻到故事的开头又读了一遍。从那以后,我开始慢慢学会了欣赏“不打架”的科幻小说。

不过在我的创作观念里,“战斗”依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元素,所以我很热衷于将科幻、武侠、悬疑等各种类型元素融合在一起,不过,这也让我的小说经常显得不伦不类。(苦笑)

所以在我的创作过程中,我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活在夹缝里的人。

不过没有办法,我的人生经历塑造了我的性格和创作风格。这就是我,我很难改变自己。

到后来,我慢慢也想通了,说一千道一万,作品如果出不来,还是因为水平不到位。

作者们在冷湖采风过程中,徒步路过的荒漠地貌

Q:在冷湖采风那几天,咱们关于一些历史题材和素材聊得很多,似乎小述老师对历史也是特别感兴趣,请问你有这方面的创作吗?

邓枫涛:是的,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翻看表哥表姐留下来的历史教科书,不过低年级的历史教科书写得十分简略,我经常看得满脑子问号,不知道从哪儿又冒出了一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皇帝和朝代,这就更加激发了我对历史的兴趣。我现在每天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还是以时政和历史类为主。

我写过一些历史科幻类的小说,主要有一个中篇和一个长篇。中篇就是个人简介里提到的《楚秦》,讲述的是史前文明、秦始皇和陈胜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这是我个人挺喜欢的一个故事,获得了年度新浪微小说大赛的优秀奖,但是现在在网上似乎找不到这篇小说了。

长篇讲述的是一个明朝末年的生化危机故事,正在和出版公司商谈出版事宜,希望能够有机会与大家见面。

Q:评委老师对小述老师的《多加零》评价非常高,称这是难得的传统技术科幻,点子精妙,故事精彩,平时在创作的时候,一般是怎么寻找灵感的呢?

邓枫涛:我的兴趣爱好特别广泛,思维比较活跃,所以灵感对我而言不是什么大问题,我的电脑里堆满了没有时间创作的故事梗概。

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反而是语感。可能因为我平时的创作和阅读都太过杂乱,我的语感也十分混乱,每次确定要创作一部小说的时候,我都会先找几本风格类似的小说读一读,把语感找回来。这严重地影响了我的创作速度和质量。

Q:最后请说说对冷湖奖以及支持冷湖奖的作者、读者、幻迷朋友们的祝福吧。

邓枫涛:冷湖奖的举办和冷湖火星小镇的建设,在我的心目中拥有非凡的意义。中国的人口和经济主要集中在东南方向约三分之一的国土上,对其余三分之二的国土进行开发,可以让国家的发展更加均衡,也能够让国土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冷湖是一个开始。

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国运昌隆,蒸蒸日上。祝愿这一伟大事业的所有参与者,包括所有支持冷湖奖的作者、读者、幻迷朋友们,都拥有一个光明的前程。

/小说精彩选段/

《多加零》

作者:邓枫涛

杜嘉陵接过了笔记本,翻开一看,里面是凌绝顶的手写笔记,每页都有一个编号,简单记载了一种多体海胆烯的特性及潜在用途。

第一页写的是:

1、物质名:四体海胆烯

特性:

化学性质极为稳定;

硬度高,韧度较低,质地硬而脆;

遇℃以上高温会升华为气体,并吸收大量的热量;

遇℃以上高温会发生分解,同样会吸收大量的热量。

潜在用途:

可用作防火材料,以及灭火剂,可取代干冰灭火剂,效果和安全性都远胜于干冰。

后面每一页都是类似的内容,一共写了一百零五页。

“这个是……”

“这是多体海胆烯系列物质潜在的应用价值。我闲暇的时候也会思考这个问题,并把想法记录下来。但这并不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为什么?”

凌绝顶有些惊讶地望了杜嘉陵一眼,似乎很奇怪他居然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因为这件事全世界有很多人都能做,这只是在前人的成就上做一点儿加法而已。而合成新的多体海胆烯,如果我们不去做,在可预见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人有这个机会去做。这才是我们要完成的事情——去做乘法,在前人的成就上多加上几个零。”

“多加几个零”,这几个敏感的字眼立刻戳中了杜嘉陵心口的痛处,他脸上的肌肉都忍不住抽搐了几下。

“多加几个零?”

“是啊,这还是您教给我的道理。”凌绝顶真诚地望着杜嘉陵,眼睛里闪动着激动的光芒,“早在中学时代,我读了您的小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在本质上和几千年前的原始人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古人驯化马匹、发明独轮车来提高出行和运输的效率,而我们发明汽车、飞机也是在做同样的事情;古人磨制石刀、石斧来提升战斗力,我们研究导弹、战舰是在做同样的事情;古人以烧煤、烧木头的方式利用能源,我们今天开发核能、太阳能也是在做同样的事情……我们不过是将古人的成就推向了极限,在数值上多加了几个零而已。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生活在科学昌明的年代里,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不幸。我们不能像那些生活在变革年代里的前辈们那样,大举开拓荒地,高歌猛进,在前人的成就上肆意使用乘法。我们更像是背着一块巨石在向珠峰之巅艰难攀爬,耗尽毕生心血,往往也只能向上挪动一小步,只能让前人的成就,在小数点后面略微地上浮一两点。

“而我凌某人何其有幸,抓住了‘比热容’这个自年诞生后就没怎么发生过变化的数值,并将它的极限扩大了千倍万倍。我难道不应该珍惜这份幸运,难道不应该用尽我毕生的时间和精力,也要在这个数值上再添加一个零?”

凌绝顶这一番激情澎湃的演说,彻底震撼了杜嘉陵。他终于明白了,“多加零”这个名字的确是出自凌绝顶之口,但这三个字绝不是什么调侃和嘲讽,而是一种总结和颂扬。

杜嘉陵文化水平不高,却以极大的热情创作了几十部科幻小说,冥冥之中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召唤着他,但他不知道那是什么。无数读者曾经被他的小说所感动,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在为什么而感动。

只是凌绝顶看穿了其中的缘由,无非是“多加零”这三个字。

来源八光分文化

转载高校科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3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