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

在家做实验,课题组如何玩转云上平台

发布时间:2023/11/26 19:07:22   
受到疫情影响,宅家科研成为了清华“小研”们的日常。纵然相距千里,网络技术和线上工具,让大家的信息交流畅通无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工程物理系三位老师的团队:王侃教授的反应堆工程计算分析实验室,王学武教授的中子技术研究组,李和平副教授的等离子体健康科技研究组,探秘他们是如何利用在线科技实现协作指导无距离的。“云上实验室”协作指导同步更新工程物理系王侃教授的反应堆工程计算分析实验室(REAL)建设了“实验室软硬件远程协同开发平台”,为实验室师生提供了科研协作的系统平台,如同互联网搭建起的一座“云上实验室”。“实验室软硬件远程协同开发平台”支持师生们协同开发、高效维护、管理文档,极大地便利了科研工作,获得了清华大学第三十届学生实验室建设贡献奖。王侃课题组(合影拍摄于年9月)高性能的硬件和软件筑起了高效、稳定的平台系统。在硬件方面,平台依托于实验室自有服务器构建了局域网,通过自建VPN验证实现远程登录,能够实现由内向内和向外的正常访问、由外向内的权限控制等,网络速度高达Mbps,保障安全的同时保证了高效率。实验室内网设备布置图在软件方面,在内网服务器上搭建了GitLab分布式开发平台,利用GitLab提供的Issue、MergeRequest、Discussion、AutomaticEmailNotification等服务,实现全球各地成员的共同协作与研究。GitLab平台在这座“云上实验室”里,师生们远程指导、协作并进,科研进展同步更新。团队带头人王侃通过ReplybyEmail功能,实现研究方向上的把控和指导。青年教师梁金刚等则直接参与讨论,在Issue、MergeRequest等开发过程中,给予同学们技术指导,推动研究生论文和科研课题的发展与完善。REAL实验室老师们通过平台实现在线指导为了保证同学们实验顺利,平台上集成和配置了较为完善的自动测试服务,兼容实验所需要的反应堆蒙卡分析软件RMC功能。此外,REAL实验室同学可以通过平台互相讨论研究进展、审核程序研发内容,完成研究工作的高效快速的“peerreview”。REAL实验室同学们通过平台作“PeerReview”活用会议软件开展“云上组会”王学武、王哲老师的中子技术研究组在疫情期间利用腾讯会议平台每周召开组会。王学武课题组(合影拍摄于年10月)在工具的帮助下,师生们能够协同制定和分享工作进展、计划、问题讨论清单,让会议讨论充实、高效。研究组还在清华云建立了共享资料库,获取资料更便捷。周工作进展、计划与问题讨论模板图中子技术研究组的清华云共享资料库李和平老师的等离子体健康科技研究组也在利用数字化的网络平台推进工作。李和平课题组(合影拍摄于年1月)每晚8点,工作群就热闹了起来。老师和同学们在群内进行工作汇报和学术交流,老师还会根据每位同学的进展进行具体的指导和讨论。虽然研究组成员们通过网络空间进行学术交流,但是大家各司其职、分工协作,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李和平研究组工作讨论调整科研战略高效利用隔离期疫情推迟了开学时间,老师们也为此提前调整了科研战略,鼓励同学们“厚积薄发”。李和平及时调整了全组同学的工作安排,鼓励同学们利用网络资源和个人计算机在家中进行文献阅读、论文写作、论文清样阅读、程序调试、实验方案设计等不依赖于具体实验平台的工作,并通过在线石墨文档收集了同学们的工作计划。王学武也通过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548.html
------分隔线----------------------------